五十七、弟子答疑(十九)

作者: 振鹭于飞及西雍 | 来源:发表于2020-03-21 07:16 被阅读0次

    万章(四)

            万章问孟子:“请问怎样交朋友呢?”

            孟子说:“不倚仗自己的年龄,不倚仗自己的地位,也不倚仗兄弟的权势来交朋友。朋友,就是看对方的品德来交朋友,不能有所倚仗。鲁国的大夫仲孙蔑(孟献子),是拥有百辆车马的大夫,他有五个朋友:乐正裘、牧仲,其他三个人我忘了。他和这五人交朋友,心中没有把自己看作是高高在上的大夫。这五个人,也没有这样的想法,如果吧仲孙蔑看做是大夫的话,就不会和他交朋友了。不仅拥有百辆车马的大夫是这样,就算是小国的君主也有这种人。费惠公曾经说过:‘我将子思看做老师,我将颜般看做朋友。王顺、长息,是服事我的人。’不仅小国的君主是这样,即使大国的君主也有这种人。晋平公对于贤能的人亥唐也是这样,亥唐叫他进去,他才进去,叫他坐,他才坐,叫他吃饭,他才吃饭。即使是粗糙的米饭、菜羹,也每次都吃的很饱,因为不敢不吃饱。就算是这样,亥唐也不可能和晋平公一起治理国家和处理政务,也不和他分享俸禄。这是对士人的尊重,而不是对王公大臣的尊重。舜拜见尧,尧请他这位女婿住在另一间房屋,请舜来吃饭,两人相互歉然,这才是天子结交普通老百姓作为朋友的态度。地位卑微的人尊敬地位显贵的人,这叫尊重显贵;地位显贵的人尊敬地位卑微的人,这叫尊重贤者。尊重显贵和尊重贤者,道理是一样的。”

            万章问:“请问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该保持怎样的心态?”

          孟子回答:“恭敬。”

            万章说:“常言道:‘一再拒绝人家送你的礼物是不恭敬的。’为什么?”

            孟子说:“尊贵的人有所赏赐,自己通常是考虑很久的,‘对方得到这礼物的办法,是合乎义,还是不合乎义’,考虑妥当了,才接受,如果屡次拒绝是不恭敬的,所以说不该拒绝。”

            万章又问:“我不是直接拒绝,而是从心里拒绝,心里说‘他从百姓那里得到这个东西的办法,是不义的’,而用别的借口推辞,也不可以吗?”

            孟子说:“对方如果是按规矩结交我,按礼节来接待我,这样的话,连孔子也都是会接受的。”

            万章说:“如今有个在城门外拦路抢劫的人,他也按规矩结交我,按照礼节接待我,这样就可以接受他抢来的东西吗?”

            孟子说:“不可以。《康诰》说:‘杀人而抢夺人家的财物,强横而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怨恨他的。’这是不必进行教育就可以杀掉的人。殷商承袭了夏这条法律,周也接受了殷这条法律,一直没有改动过。现在的抢劫比以往还要厉害,怎么能接受他的礼物呢?”

            万章接着问:“现在的诸侯对百姓巧取豪夺,和拦路抢劫没什么两样。如果做好接待的礼节,君子就可以接受他的礼物,这样的依据是什么?”

            孟子回答:“你认为今天假如有圣王兴起,就回把当今的诸侯通通杀掉吗?还是通过教化以后还不改正再杀呢?不是自己的,却把它弄到手,这种行为叫做盗,这是提高到了原则性的高度。以前孔子在鲁国做官,鲁国士大夫在打猎时争夺猎物,孔子也在打猎时争夺猎物。打猎时争夺猎物都可以,何况是接受赏赐呢?”

            万章问:“那么,孔子做官,不是为了发扬自己的主张吗?”

            孟子回答:“是为了发扬自己的主张。”

            万章接着问:“既然是为了发扬自己的主张,那为什么还要在打猎的时候争夺猎物?”

            孟子回答:“孔子先在文书上规定可用的祭器,又规定不得用别处打来的猎物写在祭祀文书上所定的祭器内。”

            万章继续问:“那孔子为什么不离开鲁国呢?”

          孟子说:“孔子是先试一下自己的主张。试过了证明可行,而实际中又没有被实行,这才离开,所以孔子没有在一个地方待满三年。孔子有时是因可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而做官,有时因君主对自己的待遇很好而做官,有时因君主尊重贤才而做官。对于鲁国季孙斯(季桓子)来说,是因可以推行自己的主张而做官;对卫灵公来说,是因君主对自己的待遇很好而做官;对卫孝公来说,就是因为君主尊重贤才而做官。”

          万章说:“读书人不接受诸侯的俸禄,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因为不敢。诸侯丧失了自己的国家之后,然后投奔别的诸侯国,去依靠别的诸侯,这是合乎礼制的。读书人去接受诸侯的俸禄,是不合于礼制的。”

            万章说:“那么国君馈赠的粮食,可以接受吗?”

            孟子说:“可以接受。”

    万章问:“为什么国君的馈赠就可以接受?”

            孟子说:“国君对于外来者,本来就应该接济。”

            万章说:“国君的接济就接受,国君的赏赐就不接受,这又是为什么?”

            孟子说:“因为不敢。”

            万章说:“为什么又不敢呢?”

            孟子说:“守门和报时打更的人因为有固定的职务,所以才接受国君的给养。如果没有固定的职务而接受国君的赏赐,这是对国君的不恭敬。”

            万章说:“人们经常接受君主的馈赠,可不可以经常这样?”

          孟子说:“以前鲁缪公对于子思,多次问候,并且多次馈赠肉食。子思因此而不高兴。最后一次,他把使者赶出大门,先向北磕头,又叩拜了两次,拒绝说:‘我今天才知道国君是像养狗和养马一样的对待我啊。’从此以后鲁缪公才不再向子思馈赠了。喜爱贤能的人却不能任用他,也不能照顾他的生活,这能算是真正的喜爱贤能人吗?”

            万章说:“那么国君要给君子优厚的待遇,怎样才能有礼貌的做到呢?”

            孟子说:“先给他君主的意思告诉他,他就会先拜叩两次之后会接受下来。以后派遣管仓库的人经常送来粮食,管伙食的人经常送来肉食,这就不是君主的旨意了。子思认为为了一块肉,就使自己不胜其烦地一拜再拜,这不是照顾君子的方式。尧对于舜,打发自己的九个儿子服事他,并且把两个女儿嫁给她。不管是百官、牛羊还是仓库都充足,把舜养在田野之中,以后又将他提拔到最高的职位,所以说,这才是王公尊敬贤者的方式。”

            万章问:“那么,读书人不主动谒见诸侯,又是为什么?”

            孟子说:“住在城市里的人,叫做市井之臣,住在田野里的,叫做草莽之臣,他们都是百姓。既然是百姓,就不能说送个礼物来做一个臣子,也不能去谒见诸侯,这是礼制规定的。”

            万章说:“百姓,国家需要他们服役,他们就去服役;君主要见他或者召唤他,他们却不去,这又是为什么?”

            孟子说:“去服役,是符合义的;去谒见,是不符合义的。你想想君主要见他,是为什么呢?”

            万章说:“要么是因为他见多识广,要么是因为他贤能。”

            孟子说:“如果是因为他的见多识广,那么,就算是天子,也是不能随便召唤老师的,更何况是诸侯呢?如果是因为他的贤能,那么,我没听说过想要见贤能的人却随便召唤他。鲁缪公好几次去见子思,说:‘古代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和有贤能的读书人是怎样交朋友的?’子思听了不太高兴,说:‘古人说的是让国君以圣贤为师,哪里说过他怎么交朋友?’子思的不高兴,难道不是这个意思:‘从地位上来说,你是国君,我是臣子,我怎么敢和国君交朋友?论道德,那么,你是向我学习的人,怎么可以和我交朋友?’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想要和他交朋友都不能被允许,何况是召唤呢?以前齐景公有一次打猎,用旌旗召唤管猎场的小吏,他不来,于是准备杀死小吏。有志之士不怕弃尸荒野,勇敢的人更不怕掉脑袋。孔子赞同这个小吏什么呢?就是赞同凡是违背礼制的召唤,就不应该屈服。”

            万章说:“那么,召唤管猎场的小吏应该用什么方式呢?”

            孟子说:“用皮帽子。召唤老百姓要用旃,召唤士人要用旂,召唤大夫要用旌。用召唤大夫的旗帜来召唤猎场管理员,猎场管理员就是死也不敢去;用召唤士人的礼节来召唤百姓,百姓难道就敢去吗?何况用召唤不贤之人的礼节来召唤贤能的人呢?想要见贤能的人而不走正确的路,就像要邀请人家进来却把门关着。义,就是这条路;礼,就是这扇门。君子要能走这条路,也要出入这个门。《诗经》上说:‘大路像磨刀石一样平坦,像箭一样直。这就是是君子所行走的路,也是平民学习的榜样。’”

            万章说:“那么,孔子只要鲁国国君有召唤,来不及等车马准备好就步行出发;难道孔子也错了吗?”

            孟子说:“那是因为孔子正在做官,拥有官职,鲁国国君用的是召唤官员的礼节召唤他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十七、弟子答疑(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aj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