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稿子的后半个小时里,我一共上了七次厕所。
你别笑,我没病,绝对没有!
这只是因为我一直在修改词语,校正措辞和衔接,我不停地修改,但没有一种结果能让我满意地停下按着删除键的手。我感到特别焦虑。
而被焦虑支配是我的常态,也时常让我失态。
在心理学上,焦虑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当前行为不满,而另一种是对当前状态不满。前者是短暂性的行为后的感受,而后者则是弥漫性地在我们身边延续。
我会对当前行为不满意,尽管我自认自己并不是完美主义者,但时常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不满。但相对而言更多的是:间歇性地对当前状态不满意。
当我拿到了奖学金,我想是不是可以参加团学组织,锻炼能力?当我将满腔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得到了老师和他人的肯定,我又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出去多做点兼职,赚些零花钱,摆脱每月月底没钱花的窘境。但当我在大一下学期因一分之差与诸多奖项擦肩而过,我又在犹豫,我是不是应该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毕竟学习才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
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去改变现状,我给自己不停地安排任务,但这样刻意循环的忙碌,并没有让我摆脱迷茫,反而加重了我的焦虑。
而一到焦虑的时候,我脑袋里装着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会占据狭窄的空间。他们让我的思维就像是一团打了死结的毛线,找不到开端也捋不着结尾。如果说,真的可以把人的思维比喻成类似于“泉涌”的动态变化,那我的大脑可能常常是那个“坏了的关不掉的水龙头”。而这些,其实大多数是在胡思乱想,有价值的东西少之又少。
而我身边有许多朋友都有和我一样的心理经历。大梦就是其中一个。
她是我在一次学校活动中认识的朋友,因为兴趣相投,我俩成了好朋友。她是我特别敬佩的一个姑娘,拿了很多次专业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诸多荣誉加身,性格开朗又上进,是个不折不扣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有次因为工作上的一些事情请她帮忙,见面之后却发现她双眼无神,一脸疲态。
“咋啦?看着你没睡醒的样子?”我关切地询问道。
“最近都睡不好,夜夜失眠。”大梦揉了揉自己的脑袋,疲惫地回答了我的关心。
“想什么呢?”
我俩就这样谈起了心。
大梦跟我说,她最近忙得像个机器一样连轴转,连个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当最初的兴趣转变成了一份责任,手头上的工作就更像是任务而非热爱。投入过多的时间在工作上,让她的学业落下了不少。每天坚持早起上课,翻开课本,盯着黑板,听着晦涩难懂的知识一不小心就走神,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下了课。
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让她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意义在哪里。
越忙碌,越焦虑,焦虑时间长了就容易怀疑自我、否定自我。焦虑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困扰,像个勺子一点点掏空她的精力和体力,也在不停地增加着她对未来的迷茫。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呢?我觉得原因有两点。
第一,外界的压力影响。
焦虑是每个年龄层的人都有的情绪,但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刚好处在“无远虑而有近忧”的阶段。我们无需为一家老小的衣食冷暖操心,也不用担心在哪儿买房、什么时候结婚类似的现实问题。但相比于现实的压力,我们的压力是无形的。
其实我们都明白,现在早就不是一个文凭=房子、收入、工作的年代,但我们可能还是一家人的全部希望。父母将改变生活的希望寄托于我们,督促着我们努力上进,一旦松懈就会遭受诸如“年轻人要努力啊!”的道德绑架。
但是他们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这么年轻就被焦虑支配。
第二,自我目标定位不够清晰。
许多人同我和大梦一样,所谓努力,只是让自己看上去很忙碌,“努力地焦虑着”让我们总是对当前状态不满意。而没有明确的目标,让我们在付出时间和精力之后,总是会怀疑自我、否定自我。
真正的努力,应当是建立在有明确的自我目标的前提下,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并付出实际的行动,而不是内心烦躁焦虑,表面废寝忘食。
如果有明确的目标,那么我们内心就会对所做之事充满自信,对自我的怀疑自然会减少。
所以,我们该如何减轻焦虑呢?
坚持运动
科学研究表明,每周三次三十分钟以上的体能锻炼,与最强的药物,有着同样的效果。经常运动,不仅仅能增强体魄,对于舒缓心情、减轻压力也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就跑步而言,不少长期跑步锻炼的人称自己跑步时体验过一种奇妙的快感,后来被称为“跑步者高潮”,这是一种在跑步过程中随时实现的美妙、兴奋、甚至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愉悦感,如“像一片美丽的羽毛顺风自由飘荡”、“像一只空心的管子,任清风徐徐穿过”等。
而其他类型的运动同样能让人心情愉悦、身心舒畅。运动能有效地提高人的积极情绪,如快乐、满足等,减少消极情绪如痛苦、忧伤等,帮助缓解紧张和焦虑。运动甚至被当作治疗抑郁、焦虑的辅助疗法。
避免完美主义
英国首相邱吉尔有句名言:“完美主义等于瘫痪”。许多时候我们的焦虑是源于对自我要求过高、太过完美主义,导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进而否定自我。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二分法”,在设定一个任务时,设置两个完成度:一个完美目标,一个抵挡位目标。同样的任务增加了一条完成的路径,也就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样即使是没有把计划的事情做到最好,也不至于让自己信心严重受挫。
坚持冥想
在冥想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是处于一种极其放松的状态。冥想的作用便是让人处于“虚无境界”以脱离杂事的思考让思想更为平静,心智宁静能使人减轻焦虑,剔除杂乱的琐事引起的负面情绪。
冥想的重点在于锻炼你的内心,让你的情感来去自如。每天只需要十分钟,就可以感受到内心越来越放松从而缓解焦虑。
但适当的焦虑并不见得是件坏事,感到焦虑代表我们有心改变现状。因为只有两种人不对现状作出改变:一种是对世事已经淡然处之的老年人,另一种则是对生活没有了热情的人。
保持适当焦虑,保持对生活和理想的激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