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读《谁在我家》(下)

初读《谁在我家》(下)

作者: 如墨清晨 | 来源:发表于2020-09-14 07:21 被阅读0次

    接上篇 初读《谁在我家》(上)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父母的施与孩子的受并非普通的施与受,而是生命的施与受。父母给予孩子的,当他们给他生命的时候,并不是属于他们的某样东西。他们把自己与生命一起给予孩子,如他们所是,无增无减。

    孩子看向父母,并穿越父母看向久远的过去,看向生命最初来临的地方。当他接受生命,那么他接受的生命不仅仅来自父母,也是从久远的地方传来的。因此所有的父母都是对的人。从这个角度出发,根本就不存在更好的父母和更差的父母——存在的只有父母。

    读到这里,我仿佛第一次看向了久远的过去,在一片广袤的宇宙中,有一颗星安静地亮着,等了我千年。那里,是我来的地方,是我接受了父母生命一部分的开始。我从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我的身上,流淌的是我父亲和我母亲的血。它们从三十年前,就已然是我的一部分,与我同在,和我一路走来。

    如果一个后到者没有从先来者那里接受并为此尊敬对方,而是想要为先来者付出(就好像他和先来者序位相同那样),甚至想超越对方的话,那么家族中施与受的序位就颠倒了。比如,父母想从他们孩子那里接受,或者孩子想给予父母那些他们没有从父母那里接受的东西。因为这样父母如同孩子一样想接受, 而孩子如同父母一样想给予,那么施与受不是自上而下而是逆向流动的。但这样的给予如同一条小溪想要往山上流淌,但它是无法逆着重力的作用而到达它想去的地方的。

    说来也巧,在周五晚上的家排课上,我就见识到了这种理论应用的冰山一角,或者说,我隐约觉得是这个原因。做子女的出于对父母的关心,想劝导父母改变饮食习惯,或是想自作主张地劝慰父母,都不会达到目的。因为施与受的序位颠倒了。我们做子女的,不管长多大,都是小的。一方面,我们要接纳父母作为独立个体的如其所是,一方面,也接受父母在我们之先的序位,接受父母的给予,接受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不是结束

    最初,单单看家排课的视频会觉得很神奇,为什么案主忽然就哭了笑了,为什么几个人偶在面前移动位置,就会产生这么大的变化和能量。直到读完这一本书,才有些懵懵懂懂的明白,有种 “本该如此” 的感觉。

    在家庭系统排列中所发生的事,是与一个更大的整体、一个灵性的场域联结着的。在这个场域里面,家族所有的成员都在场,而且所有人都与其他人共振着。这里的每个人都可以与其他人进入关系之中,其实他们所有人已经在关系中了。虽然并非总有觉知,但是这种联结就存在于他们的行为和他们的感觉当中。它有多深,在家庭系统排列中会一步一步揭晓。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层面。

    我并不觉得 “场域” 这样的表述玄之又玄,就像我相信 “吸引力法则” 有其能量一样。对于无法用目前的科学研究来定性定量分析的事物,我依旧保持好奇心,且心存敬畏。

    就像在后记中作者写道,“有的故事会带着我们走上一条道路,如果我们信赖它带领我们走过其中一段路的话,它所讲述的就会在我们还没听完它的时候实现。”

    我期待这个故事,会带我走上怎样的道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读《谁在我家》(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ha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