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良知:个人良知的意义是,通过它我们直接感受到归属资格所必需的东西。它类似于平衡感。一旦某人偏离了适用于其家族和团体的某种规则,也就是说如果他必须担心他的作为会令其失去归属资格,那么他就会产生坏的良知。坏的良知,因为它如此让人不舒服,会促使个体改变他的行为,从而让他可以重新归属于此。
个人良知的背后跟着三个需求。1、对归属资格的需求。良知守护着归属资格。2、对施与受平衡的需求。3、对序位的需求。有些游戏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当我们在一个团体中并服从于它时,个人良知会让我们有最强烈的羁绊。但是一旦我们在团体中获得权力,或者不再依赖于这个团体时,这种羁绊就会松动,随之松动的还有良知。
善与恶、被拣选的和被抛弃的、天堂与地狱的所有区别,都来自良知。通常我们是带着好的良知去做坏事,带着坏的良知去做好事,是指这些事情是服务于我们与对我们生存至关重要的团体之间的羁绊的;
这样,一个人好的良知和另一个人好的良知,将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相互分开。他们各自好的良知将他们之间对立起来。这让对别人的残忍变得理直气壮。
良知的衡量标准是我们归属的团体中所适用的标准。因此来自不同团体的人有着不同的良知,而同时属于多个团体的人对每个团体都有不同的良知。但它永远是环绕着羁绊和羁绊之爱、环绕着对分离与失去的恐惧的。
超越良知的界限。具有创造性的灵魂,会带领我们超越个人良知,来到更高的层面。一个不存在任何否定的爱的层面。所有人在这里都是不带任何良知的,是纯净的。我们知晓我们与一切的存有和本然的它们是合一的。怎么做?带着一种容纳一切的爱,乘着我们的源头之爱,与一切存有长长久久地合一。
家族良知的三个需求:对所有成员均得到归属资格的需求。对平衡的需求。对序位的需求。如果一个行动者在追求看起来更高尚的目标时表现出对自己的衰弱和失败置之不理,那么大多数情况下这个人是一个序位在后的人,他通过自己的衰弱和失败来安慰某位序位在前的人,向他表示尊敬。我们可以通过承认被排除在外的人的价值,重新接受他回到家族或团体系统中。这样就再没有人需要代表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