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分析师在聊分析结论“落地”的时候,极为直观的语言描述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偏见,即“落地”的本质就是“发现市场机会、投入资源和拿到结果”。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忽略了分析师另一个重要的“落地”作用,那就是“证伪”的能力。
所谓的“证伪”能力,即分析师通过审慎的分析,判断出目前在策划或者已经在执行策略的不足,帮助管理层修改甚至停止策略执行,减少公司的决策成本。假如管理层面临着100个选择,如果分析师能够帮他排除90个,也极大增加了业务成功的机会,所以不要低估“证伪”的价值。
即便我们找到了一个“证实”的机会,发现了一个“蓝海”市场,公司是否投入资源去做这个市场,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个机会本身,而有诸多因素和多个机会的平衡考虑,很可能是机会很好但是还没有到做或者还不到时候,但是就本次“证实”研究而言,没做“落地”不代表没有价值。
推崇分析结论“落地”是为了避免闭门造车,在不了解业务和行业情况下,基于一些个人想法或者简单的数据波动来给业务提供一些不切实际的策略输出,这本质上是增加了业务的决策成本,甚至可能会误导项目进入衰退的境地。
如何才能正确的让分析结论“落地”?
1. 多参加业务的会议,尽量全程参与业务的周、月会,有不懂的地方及时找业务方询问;
2. 一线调研,多找机会参加一线的用户和商户调研;
3. 走出分析的圈子,和产品、运营和HR多个职能的同学接触;
4. 做一个自己的业务档案。平时收集一些业务的信息,比如数据报表,财报里的业务信息,重要的访谈内容,甚至是描述业务的自媒体文章,并且动手给业务写一个executive summary,随时温习、查阅和更新,确保在熟悉业务细节的同时不会丢掉对于整体的把握和定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