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罗·波提切利,原名Alessandro
Filipepi(亚里山德罗·菲力佩皮),“波提切利”是他的绰号,“小桶”(很奇怪居然有人取这样的名字)。和乔托不同,波提切利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手工业者的中产阶级家庭,出师设立自己的工作室后很快得到美第奇的赏识。在当时的佛罗伦萨,能得到美第奇家族的赏识,不仅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同时也是艺术家个人发展难得的机遇。
《波提切利自画像》画外音,快看金主爸爸给的钱
从15世纪50-80年代末,波提切利为美第奇家族创作了包括《春》、《维纳斯的诞生》等一系列名画,这些作品使他声名大噪。而这些名画的主角,文艺复兴时期最美的女子——西蒙内塔·韦斯普奇。
《年轻女子肖像》
西莫内塔(Simonetta
Cattaneo Vespucci),
1453年出生于利古里亚大区拉斯佩齐亚的一个贵族家庭。1469年,16岁的西莫内塔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同年她嫁予佛罗伦萨当地的贵族马克·韦斯普奇(Marco
Vespucci),也就是命名美洲大陆的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的表亲为妻。就是在这场婚礼上,她的美震惊了整个佛罗伦萨,她如阳光般闪耀的金发让当地女子艳羡不已,也吸引了佛罗伦萨的统治家族成员朱利亚诺·德·美第奇(Giuliano
de’ Medici)的目光。朱利亚诺出身高贵,谈吐不凡,又长得英俊潇洒(传说中是这样),可是当时的大众情人。
朱利亚诺
于是这段婚外情就“理所当然”地发生了。诗人波里齐亚诺(Agnolo
Poliziano)的《竞技》(Stanze per la
giostra)中唯美的爱情故事就取材于这两人。流传千古的诗歌不够,人家还要把美人的形象永久的保留下来,于是一直效力于美第奇家族的波提切利就被钦点为西莫内塔作画。据说《维纳斯的诞生》的灵感就来源于诗中的情境。
自古红颜多薄命,看来这条规律是中外通用。西莫内塔死于1476年的初春,年仅23岁。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于1485年左右完工的《维纳斯的诞生》(Nascita
di
Venere)是她死后的作品。除此之外,波提切利还有许多不同时期画作中的女性人物都是以西莫内塔为原型,这也是许多人认为波提切利也对西莫内塔产生情愫并在她死后依然对其念念不忘的原因。
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波提切利是如何爱上西蒙内塔,但是可知的是,在波提切利今后的作品当中,西蒙内塔都无疑是真正的No.1。
在波提切利最有名的画作《维纳斯的诞生》(Nascita
di
Venere),从海洋中诞生的维纳斯站在飘浮于海面的贝壳上,左边是花神和风神在吹送着维纳斯,使贝壳徐徐飘向岸边;右边是春之女神手持用鲜花装饰的锦衣在迎接维纳斯。维纳斯倾斜的姿态,安静的面容,以及完美的裸体,都是波提切利按照“女神”西蒙内塔的神态来绘制的,而这幅画中的维纳斯,也被称为史上最美裸体。
《维纳斯的诞生》(Nascita di Venere)
在《维纳斯和战神》这幅画中的维纳斯仍然是以西莫奈塔·韦斯普奇为模特,而躺在她对面沉睡的战神玛尔斯,正是以朱利亚诺为原型。在画中,维纳斯凝神专注地看着沉睡中的战神,代表了新柏拉图派的观念:爱与和睦战胜了战争与冲突。维纳斯似乎主宰和安抚了战神,她变成了大自然和人类之母,而不是充满情欲的爱的女神。画中的她穿着朴实无华的洁白长袍,长袍绣着金边,和她浓密的金发相互辉映;战神不像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征战之神,倒像是被午后暖洋洋的气候所征服的少年。为了加强这种平和的气氛,森林之神农牧神则在他身旁嬉戏,玩弄着他丢在一旁的甲胄,整个画面充满一种安宁。
《维纳斯和战神》
1482年的《春》(Primavera)中,西莫内塔是三女神之一,不再是主角,却一样的美丽。维纳斯的花园里,春是永恒的,天空无一丝云彩,橘树环绕着美丽的女神。画中的女子神态各异,却又带有同样的气质:高贵、忧郁、安静、自己波提切利式古典溜肩。整幅画对女性角色的塑造都或多或少的具有西莫奈塔·韦斯普奇的模子来进行,可见画家对女神的喜爱程度。
《春》(Primavera)
《雅典娜与半人马仙托》(Pallade e il centauro)
同年的作品《雅典娜与半人马仙托》(Pallade e il centauro),她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化身,优雅地将野蛮压制。
随着美第奇家族的起起落落,波提切利的生活也在失去了金主爸爸后一落千丈,晚年贫困潦倒,只能靠救济度日。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不问世事,孤苦伶仃。
在画家晚年时,波提切利怀着悲愤之情描绘了名作《诽谤》(Calunnia)西莫内塔再次出现,指向天际,化身真理的象征。此时,距西莫内塔的离世已有20年,但她的美丽在画家的妙笔中得到了永生。
《诽谤》(Calunnia)
1510年,波提切利死于贫困和寂寞之中,并要求埋葬在女神葬身的Ognissanti教堂的脚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