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一单元~引论·文化定义19/1笔墨门庭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一单元~引论·文化定义19/1笔墨门庭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3-11-26 08:14 被阅读0次

魏晋名士显然想对原有的中国文化进行颠覆性改写,但他们的行为缺少社会气场。

他们的大哭、吟啸、打铁、弹奏,不仅普通百姓完全不懂,而且绝大多数文人学士也难以理解,无法追随。

当初帮着嵇康打铁的有一个文化追随者向秀,在嵇康被杀后心存畏惧,选了一个寒冷的黄昏到嵇康住过的老房子去凭吊。他听到的只是邻居屋中传出的呜呜咽咽的笛声,世上只有这些平庸的笛声了,再也不会有广陵散。向秀匆匆离开。后来还做了一个职位不低却不办事儿的官。嵇康在学生身上,也不再有传承。

更惊人的是,阮籍的儿子阮浑,居然平生没有一次醉酒的记录。嵇康的儿子稽绍,居然是一个忠臣,为保护晋惠帝而死。

他们的神貌在家门之内也无法留存,更不必说门外了魏晋名士虽然局部地改写了中国文化,但这种改写在于长远,在于素质,而不是实实在在左右了当时的文化走向。他们实现了一次凄美的冲击,凄美得让历史永久难忘。但在当时,人们很快遗忘了。

魏晋时代也有一种不带杀伐气、焦灼气、暴戾气的文化,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而且长时间地流了下来,那就是书法。特别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行书,在如此混乱的年代,能够产生如此安定而雅致的艺术,实在让人震撼于天地所执持的一种伟大平衡。

行书在美学上,是正、奇之间的和谐融合,是规范和自由的亲密拥抱。这种融合和拥抱,本是一切艺术家的梦想,可惜大多互相牵制,顾此失彼,难入佳境。谁料,四世纪的中国,东晋行书横空出世,创造了美学奇迹。中国此后1700多年,有无数文人终生临摹东晋行书,而且并不是为他们的内容,只为他们的美学形态。

行书中草楷的比例又不同。近草谓之行草,近楷谓之行楷。不管什么比例,两者一旦结合,便会出现一系列风景。那是清泉穿岩,那是流云初岱,那是鹤舞雁鸣,那是瑶竹腾飘。

惊人的是看完了这么多风景,再定睛一看,眼前还只是一些纯黑色的流动线条。

能从行书里看出这么多风景,一定是进入到了中国维护中国文化的最深处,然而,行书又是那么通俗,稍有文化的中国人对会都会随口说出王羲之和一《兰亭序》。

那就必须进入那个神奇的门庭东晋王家了。

任何一部艺术史都分两个层次,浅层是一条小街,招牌繁多,摊贩秘集,摩肩接踵,深层是一些大门,平时关着,只有问了很久,等了很久,才会打开一条门缝儿。跨步进去,才发现,林苑茂密,屋宇轩朗。

相关文章

  • 《中国文化课》引论·文化的定义

    听了樊登读书会余秋雨的《中华文化课》,很想把书买来看看,然后用樊登读书会的积分换了这本书,每天坚持签到有积分买书不...

  • 《中国文化课》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第一单元读书笔记 01 非常有幸读了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这是第一次以通俗的方式全面科普传统文化,搭建一条精...

  • 20200328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引论·文化定义

    一切文化最终都会沉淀为人格,对人类各民族而言,更重要的是集体人格——荣格 001 喜马拉雅的博士课程 怅然于中国艺...

  • 20200606君子未死,人格未溃

    今天开始,进入《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 这一单元,使中国文化有了高尚灵魂,并与天地接通。大...

  • 2022-12-27

    改邪归正,今天开始读书。 微信读书上选了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化课》,对中国文化进行学习。 第一个知识点,读书日。 ...

  • 《中国文化课》何奕读书分享

    何奕读书分享2020.3.29 《中国文化课》 今天读完第二单元,很开心每天10分钟,快读完一半,虽然这种方式比较...

  • 中国文化对我有什么用?

    我本周重新看了遍樊登读书会解读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给了我一些启发以及感想,我想本周来说说。 《中国文化课》...

  • 班级文化

    昨天看了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1~40页,他给文化制定了一个最短的定义: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 介绍一本书

    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

  • 【灯下夜读】学习中的小思考(Ⅱ)

    读过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化课》,对他给文化下的定义很是赞同。他说:“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一单元~引论·文化定义19/1笔墨门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ix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