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儿童的天地

作者: 倪绍旺 | 来源:发表于2018-07-26 07:26 被阅读418次
游戏是儿童的天地

  昨天,我的好友钱小军在朋友圈发一个动态,他问宝宝去爸爸还是妈妈学校上学,宝宝说,不去,上一所有滑滑梯的学校!

  游戏是孩子的天地,孩子是需要游戏的!可是我们很多学校已经没有游戏了,只有aoe,只有123,只有ABC,只有+-×÷,只有考试和分数……就是没有属于孩子的游戏天地!

  我的老师徐成林老师说,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完善人格,激发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描绘了身处私塾教育的孩子对绣像、拍雪人等户外活动的向往,以及对儒家经典的不懈;

  在“60后”“70后”的成长记忆中,一下课,大家就会争先恐后地滚铁环、弹弹珠,即使在上课时也不乏一些人在桌斗里翻看连环画……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打游戏,那是在荒废人生。孩子的心智发育,很多都是在游戏中去完成的,比如成就感、满足感。而成年人,他、她需要在现实中去自我实现。如果我们在童年中可以没有被干预地尽情地体验游戏,那么,长大之后我们就会对打游戏没有兴趣,因为我们觉得那个虚拟的成功是浪费时间。但是小时候被严格限制打游戏的,他就会在成年以后依然沉浸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去寻求虚拟世界的成就感,这才是真正的荒废人生。很多咨询我如何对待沉迷游戏的家长,我主张给孩子一定的游戏时间,甚至陪孩子打游戏,就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然后才可能学会节制自律!

  学习音乐,学习画画,是高尚的有用的,打游戏是粗俗的无用的,这是父母的认知。孩子从游戏中体验的是注意力的专注,一级一级成功中成就感,满足感,在此过程中建立自信心,通过游戏的胜利喂饱自尊心。

      “玩”是游戏的通俗说法,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孩子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它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以下几方面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符合孩子身心发育的需要

  随着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育,特别是能独立行走、能操作一般食品、会用语言与别人交往时,他们就非常渴望参加成人的活动。但由于受他们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的限制,他们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而游戏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的形式。游戏中孩子可以装扮成各种角色,进行各种活动来满足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强烈愿望,比如他们可以做妈妈,忙着烧饭哄娃娃;可以做医生给病人看病……这些都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从而推动孩子身心发展。刚才说钱小军老师的孩子希望去有滑滑梯的学校,不要小看滑滑梯,那里有挑战,那里有人际关系,那里有孩子的需要和满足!

二、游戏是锻炼孩子身体的有效手段

  游戏大多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动作进行的,因此在游戏中孩子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处于活动状态。不同的游戏,活动量大小不同,身体活动部位也不同,比如结构游戏锻炼孩子的手的动作,体育游戏锻炼孩子走、跑、跳、钻等动作。游戏在发展孩子基本动作的同时,也促进孩子的血循环和呼吸,增强新陈代谢,锻炼肌肉和骨骼,有效地促进孩子身体的发育成长。孩子喜欢滑滑梯和蹦蹦床是有道理的!

三、游戏能促进孩子智力、语言的发展

  在游戏活动中,孩子的感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想象都在积极活动着。任何一种游戏都要求孩子进行智力活动;结构游戏中孩子要思考构建何种结构物,如何构建;“娃娃家”游戏中孩子要回忆生活中妈妈做什么,自己怎样来做妈妈……游戏给孩子创设了许多性质不同的情境,带来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孩子为了将游戏进行下去,必须使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

    另外,在游戏中,孩子必须用语言来表现游戏的情节和内容,比如对“娃娃”说话,教“娃娃”唱歌,或者与游戏中其他成员进行交流,都必须有语言的参与,所以游戏也能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四、游戏能促进孩子良好的品质的形成

  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行为品质,孩子在游戏中模仿成人对劳动和一切事物的态度,体验成人的思想感情,学习成人的各种优良行为。比如一个平时较懒惰的孩子可以通过扮演售货员、学习勤劳、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其次,游戏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性格,在游戏中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克服一定的困难,这样就逐步培养了孩子的自制力和勇敢、创造的精神。

五、游戏能使孩子受到美的熏陶

  丰富多彩的游戏,为孩子获得美感创造了条件。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可以使孩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文艺作品中的美好艺术形象、优美的艺术语言产生兴趣;体育游戏可以使孩子体验动作的美;结构游戏可以使孩子体验结构造型的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不仅感受到美,还学会用各种手段去表现美、创造美,比如他们会布置色彩鲜艳的游戏环境,表演有吸引力的歌舞等等,这些均能促进孩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

  总之,游戏对孩子身体、心理、智力、品质及美感的发展都有显著的作用。

  赵桂霞校长认为游戏是孩子的自我选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具进行工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参与游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共同玩耍。孩子在选择中找到自己的最爱,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喜好。长大之后,他能始终保有一颗好奇心。

  赵校长还认为幼儿园,应该是一座“儿童的城市”。顺应儿童“模仿”的天性,城市里要设计超市、医院、邮局等类社会的各种空间,儿童在游戏中塑造自己。顺应儿童“创造”的天性,城市中要设计木工、陶艺、制作等工作坊,儿童在创作中发现自己。顺应儿童“生长”的天性,城市中要设计树屋、攀岩墙、蹦蹦床等运动设施,儿童在挑战中超越自己。“儿童是成人之父”,在属于儿童的城市里,儿童会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山东潍坊歌尔幼稚园就是这样设计的!

  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刻,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天地之间  自由飞翔

相关文章

  • 游戏是儿童的天地

    昨天,我的好友钱小军在朋友圈发一个动态,他问宝宝去爸爸还是妈妈学校上学,宝宝说,不去,上一所有滑滑梯的学校! ...

  • 游戏,助力教育教学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我们应当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们得...

  • 我的游戏我做主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陈鹤琴 “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必须...

  • 自主游戏,绽放童真―海南幼儿园小1班户外游戏活动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游戏化的...

  • 游戏与玩具

    游游戏与玩具~12月4日《儿童心理百科》读书笔记Ⅲ游戏是一项大人和儿童都在从事的有趣的活动,儿童却似乎更会玩,他们...

  • 2018-10-03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一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二,儿童重视的是游戏的过程,而非游戏的结果。三游戏是充满想象与...

  • 课间记录

    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

  •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对于游戏,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位父亲说:“我那孩子就够能玩能闹了,再倡导他们去玩,如何了得?”一位母亲说:“现在...

  • 数学启蒙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 游戏课程化的基本理念(笔记)

    对游戏的基本认识: 1.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2.游戏=学习 3.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由此推出的一个基本认识(理论假设)...

网友评论

  • 丹娜:能否授权转到我的亲子陪伴公众号,让更多人受益呢?会保留原创作者的名字
    倪绍旺:@丹娜 可以的!请注明出处即可!
  • 清风慕竹_80b3:非常赞同。现在的学校喜欢把孩子豢养起来。压抑孩子的天性。

本文标题:游戏是儿童的天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jv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