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

作者: 大梅子1990 | 来源:发表于2017-06-03 15:24 被阅读8次

翻读这本书和当年读平凡的世界的感觉几乎如出一辙。虽然我未能到达过黄土高原,未能体验过北方的人文情怀,但白鹿原这本书通过白鹿两家几十年的恩怨生活描写,真切地反应了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人们的所思所想,也对人的特有属性进行了深入地剖析。

时代造就英雄还是英雄造就时代,这个命题相信很多人讨论过,或者仅仅是饭后的谈资。仅从我的愚见,我认为是时代造就英雄,毕竟很多历史只有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才有可能发生。白鹿原从晚清到民国到抗战,尽管原上的人还是那些人,但大家浮躁而不安分的心却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跳动。黑娃虽然被迫为匪,但倘若没有晚清朝廷动荡没有革命潮流,黑娃说不定也是一个本份的庄稼人;白灵如果不是因为有个读过书的姑父,如果不是因为局势动荡,新思想涌入原上,白灵也许只是个小脚姑娘,继续上一辈的相夫教子之路,又何谈剪发投身革命事业。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很多事情的发生发展也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必要。

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是解决部分命题的前提条件,但人的个性似乎也可以依此理论,也就是常说的环境影响人,似乎一些比较难懂的行为和命题放进人为的环境中就顺理成章地捋顺了。比如黑娃为什么要打断白嘉轩的腰,他一直觉得白嘉轩的腰板儿太直了。但鹿三是白家的长工这件事儿并不是白嘉轩几声三哥能磨灭的,也并不是白家的关心可以改变的。就如白孝文其实骨子里并不把黑娃放在自己等同的位置上,他和白灵不是一类人,他也认为黑娃不应该和他们是一类人。打从骨子里,白孝文就觉得自己比黑娃高人一等。其实这就是虚荣心在作祟,若论勇气论责任,白孝文远不如黑娃,但这个就是他自认为作为地主和长工的区别。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尚无对错,但时至今日,这样的情况并非杜绝,环境好坏不应该是论人心的标准,但事实是这个就是约定熟成的不成文规范,似乎没什么不妥也似乎不那么精准。

白鹿原的时代不在,但白鹿原的生活还在继续,原上的淳朴仍在流传

相关文章

  • 《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 高中时候就知道《白鹿原》,毕竟语文课要求熟记的基础知识中就包括牢记文学作品名称、作者以及作者相关...

  • 白鹿原――人活着,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往前看

    抽空整理了一下东西,发现当时看《白鹿原》写了一些感想,都不能算作书评,撑死算个读后感吧。以下为当时所想: 《白鹿原...

  • 白鹿原上

    前两天看完了小说《白鹿原》,今天又把电影给补上了。还看了简书上关于《白鹿原》的读后感,我读完后和大多数人的感...

  • 2018年9月28日

    星期五 晴间阴 突然对写读后感有兴趣,还试着写《白鹿原》读后感。 看过一本好书,是很有必要把自己的感想梳理,而...

  • 但行好事

    《白鹿原》读后感时间:2017.4.23~2017.5.7,共计14小时50分钟第二次阅读 这部小说给我留下深刻印...

  • 白鹿原读后感

    看完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心中感慨万千,从农村历史变迁,人物活动,心理变化,融入抗日,解放,四人帮等历史洪流中。以农...

  • 白鹿原读后感

    叩开“读耕传家”门前的铁环,那个坐落在原上有着四间房屋的白色院子,摆放着白鹿两家先人牌位的嗣堂,嗣堂中间刻着“仁义...

  • 白鹿原读后感

    2017年6月20日 一辈子,为谁活着? 生来就注定会成为族长的白嘉轩,一辈子都没有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全族人活着,...

  • 《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是由陕西作家陈忠实于1986年所写,当时正处于开革开放的风潮中,作者写此书意在不要让人们忘了现在好生活的...

  • 《白鹿原》读后感

    用了两个混沌日走马观花的看完了《白鹿原》。继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余华的《活着》,陈老的《白鹿原》又一次震撼了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鹿原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qm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