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宏涛
《飞驰人生》里,沈腾主演的张驰追寻梦想和成功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追梦之路,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01
张驰为什么能胜出?
林臻东的赛车,配置、性能都是最顶级的,比张驰的车好得多。他13岁就去英国专门学习赛车,相对时间也比张驰早了很多年,学习条件也比张驰强了太多。他也是有天赋的人,还有优秀的导航员,所以他也是五连冠。
但为什么张驰最后能稍胜一筹?原因很简单,也很符合林臻东的逻辑(付出的精力足够多)。
因为张驰本来就很有天赋,比林臻东更有天赋(穷孩子出身,达到五连冠,比林臻东难得多,所以天赋更优)。其次,即便在被禁赛、不能碰车的五年,他也没有停下过刻意练习。
他在头脑中,每天模拟赛车20遍。5年,就是36500遍!这符合十万小时定律和刻意练习、不断进步的规律。
心理学和体育界很多达人都证明过,这种模拟练习,效果不比实战练习差。为什么说张驰的练习,肯定比林臻东练习时间长呢?
因为林臻东的人生更丰富,他懂红酒、懂楼盘,知道世界经济形势,估计还管理得有公司,因此不可能在赛车上花太多时间,尤其不可能专门在这一条赛道上花过多时间。
张驰不同,他五年来,每一天都在这同一条赛道上练习。所以,在这条赛道上他花的时间相当多,他对赛道的熟练程度,弥补了没有领航员、车的性能不如林臻东等劣势了。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当你的资金和条件不如对方时,如何获胜?那就是在一个细分的领域精益求精,那么你就有更大的机会,在这细分领域获得成功。
张驰被禁赛,但五年来一刻没有松懈,依然每天在刻意练习。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年轻时代。我大学刚毕业时,就打算做自由撰稿人,我最梦想过的生活,就是每天读书和写作。
但是毕业时,家里外债太多,没有条件让我安心读书写作。我得负起责任,先赚钱,帮家里还债。因此,我选择做业务员这种赚钱快一点的工作(大家都说做业务赚钱)。
我特意选了一个每天都在不同的县出差的工作,50天才回公司一次。这样我可以读千卷书、行万里路。每天除了坐车去另一个县,安顿住宿,去各个意向客户的店里交流外,余下的时间,我会观察各地的风土人情;每天中午,我也都会在各县市的新华书店看书。
晚上算好一天的账,我就会写日记,写一天的经历见闻和感想。有成熟的想法,我还会写成独立的文章。
工作和爱好两不误。我并没有因为暂时不具备做自由撰稿人的条件,就放弃读书和写作。后来还完了外债,略有积蓄后,我就辞职开始做自由撰稿人了,那时,我不仅已经读了千卷书,行了万里路,而且也已经写过数百篇文章了。
02
成功是人生最急切的事情吗?
林臻东输了,他会佩服张驰,但不会选择做张驰。
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过张驰那样的人生,还是林臻东那样的?
我选择做林臻东。因为人生原本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即便是赛车手,也愿意在无数赛道获胜,而不是只守着一条赛道。
就像你是想花十年时间,以比较快的速度爬一百座大山,还是想以最快的速度爬上珠穆朗玛峰,为此苦练十年?每天都爬同一座山?
你是想像苏东坡那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人生丰富多彩;还是只埋头于书法,但书法比苏东坡稍胜一筹?
前者更像一个人,后者有点像机器或者武痴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百鸟朝凤》里的男主角,他被父亲和师父道德绑架,成了百鸟朝凤的奴隶(他自己并不热爱,也缺乏天赋)。但张驰不同,他是真心热爱赛车,也有天赋。所以,他比百年朝凤的男主角的人生精彩得多。
以张驰的出身和条件,成为赛车上的王者,已经非常了不起,属于一代传奇了。
但最后的意外身亡,或者说他冒死争取胜利这一点,我是不提倡的。如果我是他,我会选择安全,而不选择冒这么大的风险。
赛车有系统性风险,我可以接受,比如中途意外出现的高山飞石,突然窜出来的动物,车辆装置的损坏,都会导致选手受伤甚至是死亡。但这种系统风险,和可以预见的风险不同。在车况非常差的情况下,为了提高零点几秒成绩,冒99%死亡的风险,我觉得不可接受。
我相信林臻东在同样的情况下,不会选择冒这么大的风险。因为他的人生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做。他不会为了一时的输赢,而冒这么大的死亡风险。
他只是在安全的范围内,做到了极限。他可以接受赛车损坏,可以接受自己受点轻伤,但肯定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
就好比一个体操运动员,不管是平时练习,还是比赛,都是有一定的风险的,这大家都可以接受。但为了提高一点成绩,就专门练习几乎无人敢挑战的风险极大(弄不好就摔瘫痪)的动作,特别是在你已经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下,还坚持去练,我觉得很不可取。
这也是为什么张驰的领航员不能参加的原因。张驰可以为了自己获胜,冒这么大的死亡风险;但他不能为此,冒着连战友一起死的风险,这样大家会无法接受。所以,电影的情节设置是领航员不能参加。
那么问题来了,你愿意为了自己获胜而冒这么大的风险吗?一时的胜利真的那么重要吗?或者说,成功需要这么急切吗?
我不会为了一时的输赢(第二也是不错的成绩)而这样做,我觉得我的生命很宝贵,我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何况还有老婆孩子……我不着急成功。
现实生活中,我也是这样做的。我知道如何做,可以让我更快地实现梦想,成为比较有影响力的家庭教育专家。那就是赶紧出一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
但是现实条件是,老婆在家带了三年多孩子,去年8月决心要出去工作了,我很支持她。所以我就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本来我是想赶紧在年底前,就把书稿写完的,但是要写书稿,就没多少时间照顾孩子。我选择把照顾孩子放在第一位。
特别是去年11月开始,女儿感冒肺炎、红眼病好几次,一直都没法上幼儿园,所以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照顾孩子上了。老婆的工作,是常常要上夜班,晚上在单位住宿,所以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一个人照顾孩子。
书稿就只好先不写了。
即便如此,我也无怨无悔。
因为我记得有个同行讲过一个故事,他平时是学校领导,很忙,只有周末有空闲,周末他会去各地给家长讲家庭教育的理念。
有一天,他正准备出发,他的孩子幽幽地说:
爸爸,你每天去给别的家长讲:要多陪陪孩子。可是你都没时间陪我……
成功可以晚一点,女儿的童年,我不会缺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