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yù)。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译意:
孔子走进朝堂的大门,显出小心谨慎的样子,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进门时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脸色变得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说话的声音低微得像气力不足似的。他提起衣服的下摆走上堂去,显得小心谨慎,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走出来,下了一级台阶,面色舒展,怡然和乐。走完了台阶,快步向前,姿态好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又是恭敬而谨慎的样子。
比上一章更详尽地说明孔子在一些正式的公共场合的言行举止。从这些弟子的记录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这些礼仪是严格遵守相关礼制要求,在各方面诸如动作、语言、仪态等都力求完美地呈现最好的状态:动作要轻柔、迅速、礼貌、优雅,语言要干脆、简练,力求最短的语句表达最准确的信息,仪态要严谨、大方、自然。
你看他站立的时候,一定不站在门的正中间,这样就不会冒犯来访的人也不会担心阻碍了谁的道路;他走路的时候也不踩门槛儿,害怕因为放肆而违背礼仪。事实上从他进入这个场合开始,他就因为对这种场合的重视而非常地谨慎小心面对,这面对不是对任何人,而是对自己心中的完美礼仪的要求。
如同现代社会中到哪里都要排队,这是一个默认的社会规则,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参加会议时提前到达准时参加,有需要发言者提前准备自己的讲话,那当然也要讲究自己的仪容仪态,还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礼仪的精神表现在社会中的方方面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