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进入《论语》上半部最后一篇《乡党》篇的讨论。我们来回顾一下,《论语》整个结构的递进逻辑。前4篇讲了孔子的二个核心思想,为学与为政;第5、6篇是这二个思想的延伸,从孔子学生的角度来解释这二个核心思想的运用;第7篇是从孔子自己的角度来讲述这二个核心思想的运用;第8、9篇是对孔子的评价。现在进入第10篇,是对整个上半部的注脚,把孔子的思想生活化,讲孔子生活中的言行。
一个人生活的言行举止的表现,真正反应一个人的思想与修养,所以,这个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当用心体会。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10•2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10•3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10•4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10•5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以上这五章,集中记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亲切随缘形象;他在朝廷上,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卑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所有这些变化,可以了解孔子道德修养的高深,对心性与态度的把握,一切都随着周边环境而变化,保持该有的礼节与仪态。
这些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如果没有很深的修养的功夫,是很难做到的。人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情绪脾气与性情,在待人接物上不能做得这么完美。这些完美的言行,是需要深厚修养的功底的。老子讲,大直若曲,这是一种极大的谦卑与坦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