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时宰相

作者: zhixingheyi | 来源:发表于2020-09-09 21:33 被阅读0次

大明朝真是奇特,经常有僧侣预言出未来之事。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

这预言丝毫不差,大名鼎鼎的于谦日后果真成为大明王朝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救时宰相。

倘若不是于谦,彼时的明朝可能直接重蹈北宋灭亡之覆辙。

于谦年少17岁,写下传之后世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是他一生品格和事功的真实写照。

“举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时年,于谦才23岁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于谦初入仕途,便表现非凡。

"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

“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

明初三位内阁名臣 "三杨" 杨士奇、杨荣、杨溥",亦十分雅重于谦, 可见于谦的为人。

“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于谦有名的诗句《入京》:"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说的便是如此,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进京不带礼物,因此得罪了当权太监王振。

“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 “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

“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可见于谦为官深得民心。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于谦长期在兵部的历练,也奠定日后的军事指挥才能。

“明年(1449)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明朝皇帝英宗朱祁镇被蒙古瓦剌俘虏,大明王朝迎来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于谦此时如何应验当初那位僧侣的预言的,是如何成为救时宰相的, 又是如何拯救明帝国于危亡的? 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 救时宰相

    大明朝真是奇特,经常有僧侣预言出未来之事。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 这预...

  • 救时宰相——姚崇

    救时宰相——姚崇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武则天因突厥叱利元崇叛逆,忌有大臣与其同名,故命以字行。后又避唐玄宗开元...

  • 唐玄宗开元时期的“救时宰相”与“伴食宰相”

    唐玄宗开元时期的知名宰相很多,同时玄宗在选择宰相班底时,很注重搭配,不同性格与不同能力特点的人一起搭档。 其中比较...

  • 中国历史 隋唐五代2021/8/30(98~99)

    救时宰相 在武则天的时代,大兴告密之风,而且还重用酷吏,这也就让不少的人都因此而丧命。当时的思形成的姚崇...

  • 救时宰相姚崇:治世之公心 处世之权诈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盛世,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这三大盛世中,开元盛世无疑是其中最辉煌灿烂的一个。政治经济军事...

  • 丰图义仓

    丰图义仓,中国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由晚清朝邑赵渡人,清朝著名理财家“救时宰相”阎敬铭倡议修建,历时四年建成...

  • 明朝直臣于谦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有“救时宰相”的美誉。 1398年,于谦出生于...

  • 理想

    理想 我的祖辈是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文人士大夫家族!从夏商到明清从末断过!我的偶象是明代的门面担当救时宰相于谦和万...

  • 艺术文化古今谈|既是画家又是宰相,是怎样一种体验?

    有唐一代,拥有画家的技艺,又仕途亨通当上了宰相的幸运儿,据史料记载,至少有三个:唐睿宗时的宰相薛稷、唐德宗时的宰相...

  • 宁吃草果腹,也不当盗贼(金刚菩提放生会)

    过去,有一位宰相过世时,儿子年纪还很小;宰相去世后,家中没有任何收入,所留下的家产很快就花用殆尽。坐吃山空的宰相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救时宰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my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