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非亡于庚子辛亥,始亡于甲午”。
大家熟知的北洋水师,在甲午中日海战中,一战未胜,顷刻覆灭。远东第一的海军灰飞烟灭,实在让人叹息。
比起海军的表现,清廷陆军的战斗力更差,经常是一溃千里,自相践踏,导致日军非常轻视清国,间接诱发了旅顺大屠杀。
战败后,清廷和日本媾和,签订《马关条约》,赔款达2.3亿两白银,这自1840年以来赔款最大的战败条约,同时还割让 台湾、澎湖列岛。割地之大、赔款之巨、主权沦丧之重,无出其右,国民啼血!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平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
康有为等一千二百多人连署的“公车上书”中提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可清廷电文却说“台湾虽重,比之京师则台湾为轻。倘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交割台湾限两月,余限二十日。百姓愿内渡者,听,两年内不内渡者作为日本人,改衣冠。”
清帝国败于蕞尔小国,给中国带来沉痛的伤害,深刻打击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马关条约使得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清廷自此民心尽丧、合法性受到质疑。
台湾成立台湾民主国,自立总统,不听清廷号令,与日军激战,整个反割台战争使日军付出数倍于甲午战争的代价。
同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会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几年后,东南互保,各地总督竟然公称慈禧的圣旨为“乱命”。
满清终于做到了“抽心一烂”,土崩瓦解之局形成。
接下来只差最后一根稻草,清廷就可以谢幕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