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

作者: 宁小宁的可能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0-07-08 21:53 被阅读0次

    上次写到“有效学习”,本来是想接着写的,但是过于笔记化,缺少自己的思考和应用。恰好在后来的学习中又谈到“自控力”,结合近期的经历,倒是可以有所感。

    “自控力”,通俗地说就是“自律”。一直以来,我很希望自己做个“自律者”,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但是问题很多,最常见的问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彼时兴致勃勃,转眼心灰意冷;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思考力、观察力,只能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不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因为这两个问题,常常处于模糊不清或者茫然颓丧的状态。这一年多以来,经历过许多次的挫败、气馁、自悲自叹。但在近期的高强度(相对而言)工作下,发现自己的状态反而在向好。一方面是“自控力”的被迫提升,让自己看到自控力练习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明确的目标代替了无所事事的胡思乱想,没有时间再去顾影自怜,充实代替了空虚与焦虑。

    自控力有三种常见形态:一,“我想要”,意味着落实那些不想做的事;二,“我不要”,指的是抵制诱惑;三,“我需要”,即自我认知。明确了自控力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就可以更好地、刻意地进行练习。在近期的实习工作中,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实习期的考核,获得这份工作,因此,对于这份工作,我的认知是:我想得到它,所以我需要尽最大努力尽可能完成老师们布置的任务,虽然对于一项任务,我不能像老师们一样从比较专业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但是一项任务完成,自己本身的满意程度却是能有所感知的,如果自己都非常不满意,那么实际上是没有底气去与老师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为了让一项任务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结果,常常不得不牺牲睡眠、牺牲周末、以至可能连个人的生活也牺牲掉了,除了工作上的学习和提升,我感觉自己仿佛没有时间再进行其他的事项,这是我不那么愿意的,但是,我却不得不做。因为我的最终目标就在那里,为了实现它,那些不想做的事也被一一列入事项清单。至于“自控力”的另一种形态——“我不要”,实际上,我认为这与“我想要”,一定程度上是互补的。时间是有限的,抵制诱惑节省下来的时间正好用于完成那些不想做的重要事项。例如,零碎时间不再毫无目的观看B站上的视频,一旦看起来,毫无抵抗力,而是将其换成MOOC,学习与自己生活或工作中有关的课程。

    自控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练习提高的,因此自控力可能薄弱,也可能强大。有一个巧妙的比喻,高度自律的生活就像一辆高速飞行的汽车,自控力是汽车需要的汽油,如果汽车一直高速行驶,汽油很快就会用完,只能靠着惯性继续往前。这意味着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保持高度的自控,一定会有“自控”消耗殆尽的时候,那么怎么样不让自己成为一辆搁浅的汽车呢?一方面,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控力,让“油箱”的容量尽可能变大;另一方面,是通过“加油站”不断地给汽车“加油”。前一种是相对于自控力的“极限”来说的,后一种则指的是,人毕竟不是机器,无论如何自控,仍然需要睡眠、放松、锻炼,并且这些因素与自控力的强度是成正相关的。接下来主要讨论的是关于自控力的“极限”。

    你可能会问,怎么样才能判断自己自控力的“极限”在何种水平呢?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虚假疲惫”,即“大脑出于节省能量,自我保护,传递出疲惫的感受”,“如果总是被虚假疲惫骗过去,那自控力的耐性就无法提高”。近期的实习工作中,每天除了正常时间做任务,常常为了赶时间或进度,经常熬夜到凌晨之后,早上又不得不被闹钟叫醒,中午也只是短暂地休息片刻,甚至不休息,如果不是因为有工作的原因,一般来说是根本无法这样长时间保持清醒的状态的。之前我很怕熬夜,熬夜过后也感觉自己似乎有不良反应,但近一个星期的熬夜好像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撇开熬夜不谈,在正常时间执行任务时的态度、情绪、方法都有了一些改变,更加积极、正面、有效,我认为这就是“自控力”提升的表现。在课程当中提到,判别“虚假疲惫”的方法是,当你的大脑感知到疲惫的信号,那么休息几分钟,如果你还能继续,那就证明是“虚假疲惫”,你仍然可以继续工作,你的“极限”还没有达到。也就是说,当你想放弃的时候,不要立刻就变成泄气的皮球,而是通过一些方法验证自己是否真的达到极限,只要没有真的达到极限,坚持几分钟之后疲惫就慢慢消失了。在这样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自控力会越来越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控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nh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