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需求
所谓劳动需求就是工作岗位的需求,一个国家的贫富情况与这个国家的稳定性需要从这个国家的失业率来衡量,如果这个国家的失业率高,那么社会的各种情况就会容易发生失恰的行为,又甚至如果发生挨饿或饿死的情况,那么也就证明这个国家如果不是灾难那么就是正在发生倒退的社会现象而无法控制。
1957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英国近100年的资料作出了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这条曲线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
而这也与亚当斯密观点表现一致。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17086/d06aac5ac59cfffe.jpg)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样,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在这一关系的研究中,经常不是直接采用经济增长率指标,而是采用“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或是采用“现实产出水平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
这一“偏离”,表明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求的缺口和物价上涨的压力。现实经济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由社会总需求所决定的产出增长情况,而潜在经济增长率则表明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所能提供的总供给的状况。
劳动价格的正确比例
总的来说,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生活的必需要与他或者他的家庭收入成比例,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收入的总和都未能解决他或者他的家庭成员的温饱问题,那么也就意味着他的劳动工资并不符合人道标准的最低工资的标准。
如果劳动工资并未随着食品价格的上涨而上涨,那么他或者他的家庭成员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又或者迫于生活压力,城市的劳动力就会发生转移,从高物价的地方转移到低物价的地方,又或者从高劳动价格的地方赚钱到低生活成本的地方安居,就好比现在的进城务工人员。
另外,如果运输可以解决低生活成本城市食品匮乏的问题,那么相同食品的价格在各地方的价格则大致相同。
因为有些时候物品匮乏会让物品价格昂贵,又有些时候物品如果不产生输送异地销售,那么商品只能销往本地市场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供过于求而该地区价格低廉。
因此,如果劳动贫民能在劳动价格最低的地区能维持家庭,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劳动价格最高的地方也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只不过这一切视乎当地物价的情势与劳动价格而定。
亚当斯密认为:不同的生活阶层并不是因为他工资不同的原因,而是因为工资不同的结果。
因为他富有才可以消费得起高物价的物品,如同燕麦面是苏格兰普通民众的最好食物,但比起一等级英格兰民族最好食物要差得多,这就是两国不同工资的结果,因为工资是决定消费层次不同的根本原因,而食品价格又是衡量劳动工资是否符合标准的一个标杆。
因此,当就业竞争发生十分激烈,上等阶级人民就会充斥到下等阶级人民而让下等级人民有生存危机,又或者是当劳动工资下降到劳动者生活资料十分匮乏的可怜地步,那么他们要么挨饿,要么沦为乞讨,要么去干穷凶极恶的勾当。
最后,整个社会就会动荡不安,以及反过来扩展到所有上级阶层,直到该国人民因为匮乏,饥饿,死亡等原因,居民人口就会减少到残存的收入和资本容易维持的地方。
疫情当下的美国
所以,从疫情当下看美国开着车排队领救济或食物的情况来看,美国国家尽管富裕,但人民没有积蓄的习惯,所以当下的疫情发生于是理所当然地发生挨饿的情况。
但是,据报道美国的上层人民的存款与收入在增加,说明这个疫情也相当于给美国人民提了一个醒,再也不能向从前那样月光族了。
这就是不奇怪美国总统竞选会承诺增加多少劳动岗位作为筹码去拉选票了。
由此说明,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
也就是说当劳动需求在升高,雇主难以聘请到足够的劳动者,于是劳动报酬就会因为雇主的相互竞争而上涨。
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
比如在疫情当下的世界,随着失业率的提高,人们出于对获得劳动需求的竞争,于是劳动价格就会因为劳动者的竞争或者劳动需求的减少而下降。
所以,劳动需求跟劳动报酬都会受到不同的程度去制约,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情况发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4917086/ec5747d2db78822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