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侠小说源远流长,远追《刺客列传》,近至“金古温梁”。王朔先生还曾罗列四大俗,其中金庸武侠榜上有名。
俗则俗也,俗人本来就多。宋元明清,话本小说,言情小说,世情小说,无不是俗人街头巷尾之乐见,茶余饭后之谈资。武侠小说满足了男人的英雄梦,言情小说满足了女人的公主梦。因此,屡禁不止,如今只是披上了网络小说的新衣。
武侠小说初写江湖侠客重义轻死,一诺千金。至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为一变,仙侠奇情,妖魔鬼蜮,为民国旧派武侠之开端;至梁羽生又一变,国仇家恨,乱世英雄,为新派武侠之开源;至金庸又一变,天文地理,儒道墨释,皆入武侠。后虽有古龙、温瑞安、黄易等大家苦心孤诣,欲求创新,终是难以突破金庸之锋范。

民国初期,武侠小说百家争鸣,却是各自为战,谁也不服谁。武侠小说的江湖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赵焕亭为首,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为辅,合称“北派五大家”;南派则以平江不肖生为首,顾明道、文公直、袁民哀、张冥飞、陆士谔为辅。南北两派人才济济,初南派声势浩大,后北派五家后来居上,压过南派风头。
旧派武侠初期作者多为武术家,如平江不肖生,写技击格斗,具体的武术招数,栩栩如生,真实可感。后来衍生出帮会争斗、情杀复仇、秘境夺宝、设局暗杀等武侠模式。王度庐和朱贞木则另辟蹊径。王氏融合武侠与言情,削弱刀光剑影,强化爱恨纠葛和命运无常;朱贞木奇崛诡怪,剑走偏锋,以离奇情节和神秘语言打动读者。王度庐代表作是《鹤——铁五部曲》,朱贞木的《七杀碑》《罗刹夫人》名震一时。名气最大的还是还珠楼主,一部《蜀山剑侠传》,洋洋洒洒千万言,建国后停刊才没有连载完。
还珠楼主原名李寿民,建国后改名李红。还珠楼主的笔名取自“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还珠楼主其人颇有魏晋风度,年少游历名山大川,尤以青城、峨眉为最。中年仕宦浮沉,戎马倥偬,终是郁郁不得志。后书剑飘零,大隐于市。时人常于茶肆酒馆观其风神。还珠楼主泡一壶茶,吸一袋烟,喷云吐雾,舌吐莲花。一一笔录,皆为奇文。
一生著作颇丰,然建国后,多悔其作之迷惑荒诞,不合经义,遂封笔退隐。其武侠之名气,早已风靡江湖。后之名家,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都或多或少,倾慕楼主。
还珠一生之心血,皆在“蜀山”。蜀山之中,最重青城、峨眉。传闻还珠楼主三上峨眉,四上青城。虽只上过私塾,然因生母严厉,幼读经史子集,诸子百家,过目不忘,出口成章。然不喜四书五经,对佛道医卜、阴阳星象尤为痴迷。丰富的游历和广博的阅读为其天马行空的仙侠小说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23岁的还珠楼主进入军界做幕僚,后成天津电话局局长秘书,兼写剧本。此时民国混战,群雄割据,神州赤县,遍地狼烟。武侠之风,应运而生。1930年左右,天津《天风报》找到还珠楼主,请其代写一篇武侠长篇。还珠楼主写下《蜀山剑侠传》的第一篇,而后一发不可收拾,连载上千期,直到建国后才完载。
还珠楼主入世极深,故小说不着世俗一字,皆为仙妖幻境,名山古刹,御剑飞行,百步飞剑。仙侠作品正邪交锋,实为胸中沟壑之勾勒,心底块垒之喷薄。军阀混战,日寇入侵,白骨遍地,狼烟四起。还珠荡寇之气力,皆凝注笔端,故看似仙风道骨,而侠义满卷。妖魔魅惑人心,皆难免天道轮回。人心之欲望,皆为妖魔,自当挥起慧剑,斩断情丝。

话说四川峨眉山,乃是蜀中有名的一个胜地。昔人谓西蜀山水多奇,而峨眉尤胜,这句话实在不假。西蜀神权最胜,山上的庙宇寺观不下数百,每年朝山的善男信女,不远千里而来,加以山高水秀,层峦叠嶂,气象万千,那专为游山玩景的人,也着实不少。后山的风景尤为幽奇。自来深山大泽,多生龙蛇,深林幽谷,大都是那虎豹豺狼栖身之所。游后山的人,往往一去不返,一般人妄加揣测,有的说是被虎狼妖魔吃了去的,有的说被仙佛超度了去的,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人到底是血肉之躯,意志薄弱的占十分之八九,因为前车之鉴,游后山的人,也就渐渐裹足不前,倒便宜了那些在后山养静的高人奇士们,省去了许多尘扰,独享那灵山胜境的清福。这且不言。
——《第一章 月夜棹孤舟 巫峡啼猿登栈道,
天涯逢知己 移家结伴隐名山》
蜀中风物,平生意气,佛道阴阳,天文地理,终是满纸云烟,风尘旧事。
还君明珠,勿复相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