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拆书记|《非暴力沟通》:沟通中那些我们所不知道的隐蔽暴力(一)

拆书记|《非暴力沟通》:沟通中那些我们所不知道的隐蔽暴力(一)

作者: 安逸呀 | 来源:发表于2018-04-11 11:00 被阅读6次
    微凉糖果

    《非暴力沟通》是一个朋友向我推荐的一本书,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本“讲道理”的书籍。当我翻看这本书的时候,里面的一些观点,让我很意外。这种感觉就像是你读到一篇文章,总感觉缺少了一些什么东西,但自己又说不清楚到底缺少了什么。而本书恰好很犀利的表达出来,你总觉得缺少而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东西。

    在此之前我的脑海中能跟暴力挂钩的词,无非就是“打,砸、杀人”等,一些能够威胁到我们肉体的行为。面对这些粗鲁的行为,好像暴力跟自己毫无关系。但在这本书引导下我渐渐认识到,什么是隐蔽的暴力,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在沟通中我们大多数都是暴力的“施虐者”。

     1.关于隐蔽暴力

    原文引用: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最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些震惊。一句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似乎总是被我们所忽略。我开始不停的反省我的生活以及我对待我身边的人的一些沟通方式。

    在没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意识到自己的谈话方式,能够给对方甚至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伤害。总觉得我们把自己的问题表达清楚,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就是一个良好的沟通。

    我有一个朋友,他有一个特性,你每次说他哪里做的不对的时候,他总是第一反应跳出来,挑你的毛病。然后理直气壮的说:“你XXX地方做的都不好,凭什么这么说我”。

    “在别人说你的问题时,你能不能先考虑下自己是否是真的错了,而不是第一反应就挑别人的刺,可以吗?”

    在又一次的重复完上面的一翻对话时,我有些气愤地冲着他嚷道。

    他当时没有说话,我自认为自己说的很有理,以至于让他理亏到无法反驳。然后接着对他说:“你听到了吗?别人说你的时候.....”

    “我以后不想在听到这句话”

    我一句话还未说完的时候,他冷冷的扔出来一句让我始料未及的话。

    此时他觉得我不理解他,而我觉得他不可理喻。

    最后的结果就是他很气愤,我也很气愤,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直到我看到这本书,豁然明白其实大家都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的聆听以及表达的方式。我们再遇到矛盾和冲突时,过多考虑的是这件事带给我们的感受。然后会给出条件性的反应,辩解、攻击、逃避等等。从而很少去考虑对方粗暴、质疑背后的诉求或者原因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只是毫无缘由的开始愤怒,粗暴,那么这个人是真的很可怕。

     2.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1.观察  2.感受  3.需求  4.请求

    观察(我看到了什么)

    感受(我的感受是什么)

    需要(为什么我有这样的感受)

    请求(我希望你怎样做)

    在沟通中,我们会习惯性的爆出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一上来就说出自己想要对方所要做出的改变。其实这个时候不但会让我们碰一鼻子灰,也会激怒对方,从而让对方不自觉的进行自我防备。一旦形成这样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你的沟通成本,无形中也会增大许多。

    文中有一个例子说:

    一个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的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的母亲看到满客厅扔满了脏袜子的情形时,都会愤怒的表达自己的不满,然后“懒惰、不讲卫生”等等不好的字眼,铺天盖地的像我们涌来。

    面对指责无论是青春期的孩子还是已过青春期的“大人们”,大多都会选择抵抗的情绪来维护自我的自尊心。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听到,很多的母亲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好管教。

    在生活中的我们也是一样,觉得父母越来越不可理喻,男/女朋友总是不顾及自己的感受等等。

    “你怎么这么XXX”的判断式/批评的句型,总会让不善表达感受的我们脱口而出

    如果对方的行为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我们能够多一些耐心,去观察对方的诉求,多去向对方表达我们的感受,不仅仅是因为自尊心受到了“威胁”,时给出条件性的反应。我相信无论是对你还是对他人都会有一个全新的收获。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没有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再加上上班也比较忙,所以平时吃饭,基本会在外面凑合着吃一些快餐。

    我妈总会给我打电话,让我少吃外面的快餐,让我勤快些,自己在家做饭吃。在她看来这样即卫生又能吃得好一些。

    我每次都会不耐烦的告诉她说:“每天上班很累,不想做饭,你就别管了”。

    久而久之妈妈给我打电话的频率越来越少,即便再打也不会再向我唠叨吃饭的问题。

    我以为是妈妈理解我了,后来听姐姐说,妈妈跟她唠叨,我长大了,开始嫌她烦了。

    妈妈的目的并不是非要我在家自己做饭,而是关心我的身体健康。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我现在几乎每天都会告诉她,我今天吃了什么。有时间自己做饭了,我也会第一时间告诉她,我今天自己做了什么饭。

    现在她再跟我唠叨吃饭的问题时,我都会由之前的“每天上班很累,不想做饭,你就别管了”转变成“妈妈我今天很累,而且现在时间也不早了,自己做完饭时间就更晚了,我想在外面吃点XX,明天有时间了,就自己做饭”。

    虽然最终的结果都是“在外面吃饭”,但是不同的是我们不仅没有发生争论,反而让妈妈觉得我开始原因跟她分享我生活上的点滴,这才是她最开心的事。

    也许你会说,说起来挺简单,但是在沟通的过程中真的很难控制自己的条件式反应。其实在我们有这个意识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坚持下去,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书记|《非暴力沟通》:沟通中那些我们所不知道的隐蔽暴力(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da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