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经典里的中国》—儒家的礼与法

《经典里的中国》—儒家的礼与法

作者: 珍妮的后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6-04 06:30 被阅读0次

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儒家的传统思想,带领我们的脚步。

仅仅一句话,可以看出儒家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上的地位,以及对国人产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远的。儒家思想起源于西周时期,流传两千多年,被不同时期的人们继承和发扬。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推崇和学习儒家思想。

说起儒家,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孔子,想到《论语》。孔子一生致力于教学,他因材施教,培养了众多弟子成材。《论语》中的为学,为政,处世之道都是后世之人应该认真学习并践行的。

儒家思想注重“礼”,孔子所处的周朝正值礼崩乐坏的时期,他注重礼仪,希望能恢复周朝时期的礼乐文明,他一生都在为之努力。他带领弟子四处游学,宣传自己的思想,希望能用自己的政治思想去帮助各国教化百姓,实现天下太平。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一个人想将自己思想理念传播出去,那样的范围也是极其有限的。孔子后期专注教学,孔门弟子数千,他们都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进而传播和发扬孔子思想。

所谓“礼”,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认知,它与“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礼”是人们自觉认同遵守要去做的,“法”是人们迫于某种规则和约束而不敢僭越的。

“礼”是源自人的本能和天性。比如:我们要尊老爱幼,要孝顺父母师长,待人接物要有礼有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自觉愿意去做的事。他不是强制性的,不是硬性的任务和规定。

对于“礼仪”,越是学习和成长快的人,自我素养高的人,越会对自己在“礼”上有更高的自我要求。我们常说“读书识礼”,“知书达礼”,都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不管人类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读书都是至关重要的,必不可缺的。

“法”在一定程度了给人们的行为一些必要的限制,让人们不至于去触犯一些禁忌。在人们不能自觉遵守“礼”的情况下,“法”就起了一定的警示作用。礼与法的相互结合,相互辅助,才更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儒家的礼与法,也是随着不同的社会阶段而发展和变化的。每个时代都将产生适合当前时代的礼仪和法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在促使进人们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修养和道德品行。

相关文章

  • 2023-01-14《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作者:瞿同祖 礼与法的差异 中国的法律系统基尼了一个儒家化的过程,儒家的核心理念是”礼“,而”礼“是维护社会差异的...

  • 儒家主张:民以食为天

    中国著名饮食思想 儒家主张:民以食为天 先秦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对饮食有句百世不刊的经典名言,这就是:“饮食男...

  • 商务送礼攻略,一定要知道这几点!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仁、仪、礼、智、信",其中"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的一页。...

  • 【 送礼物】

    话说送礼物,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仁、仪、礼、智、信",其中"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最经典、最...

  • 《非暴力沟通》解析

    礼与慈悲 儒家讲礼,“礼之用,和为贵”,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 但凡事都不能过,这样的文化,造成中国人“人前不说,人...

  • 儒家的本质

    1. 儒家的本质是确定尊卑地位。 2. 儒家的“礼”指“礼法”,而非“礼貌”。 所以尊卑间的礼法刻在儒家骨子里,礼...

  • 《度生活》490:天下为公需要经济与拳头双实力

    壬寅癸卯甲申, 中国有一本古老的书叫做《礼记》,是儒家经典,其中的《礼运》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天下为...

  • 【阅读心得】之人们为什么要送礼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仪往来,仁义礼智信其中,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比较经典比较繁。黄的一页送礼,也是我们...

  • WK06-仪礼、礼记

    儒家礼学三大经典,是儒家最繁琐同时也是最接地气的学问。 主线 古人为什么要发展礼学,并且弄出这么多繁文缛节? 繁文...

  •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读书笔记三

    第三章 儒家与宗祠的历史绩效 本章还是延续“养子防老”这个主题。 1.在儒家学识里,“礼”是儒家名分等级秩序的基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里的中国》—儒家的礼与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ed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