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说,年味淡了。
的确。
还记得曾经的年节,大街上挂满了红灯笼,红色的春联荡成一片,似乎连风都是红的。
但如今的年,没那个味儿了。
走在街上,街道还是同往常一样,人来人往,带着冷漠。
只是许多店铺都关门了。
街上的冷清并不要紧,网络,依旧是热热闹闹的。
现在的年味,只有在春运之中才能够窥探一二了吧。
大概农村乡镇会更有曾经的模样吧?
那里,还有鞭炮和欢笑。
喧嚣不会被钢筋水泥所禁锢,家家户户都热闹非凡,还存着中国记忆中的“年味”。
年味是什么?
就像那句话一样,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年味。
于我而言,年味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味道。
具体来说,可以分成三种,源自我家复杂的组成。
祖籍在A,母亲来自B,而我,长大在C。
家族人分散在东部的各个省份,我的年味,在每个“家”,都有不同的味道。
AB两边都是南方又不够太南,冬天冷得不行又没有暖气,所以两边的味道都是,冬日的寒冷夹杂着柴火的烟气。
A省那边离得远,来去总是匆匆忙忙,次数也比较少,记忆最深的就是年初一大早的酒酿圆子。
B省年纪相仿的哥哥姐姐多,上山摸鱼,冬天也能干,除了舅妈做饭的香气,还多了哥哥姐姐们带我放鞭炮的火药味。
而在C省过年,通常都是在家里,像是过了一个长长的周末。
春晚在电视机里闹着,却不及小小的手机更有吸引力。
3
社会不断在发展,时代的大路建得越来越平坦,但我们最传统最重要的节日,怎么反而淡了呢?
过年,曾经是我们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辞旧迎新,承载着一个民族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哪怕是最贫穷的人家,过年也会拿出全家最好的东西来摆上。
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也是过年。
因为只有在过年,才能够吃上平日里难吃上的好菜,只有在过年,才能够有新衣服。
而大人们也最期待过年。
一年之中,也就过年才能心无旁骛地歇上几天。
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是曾经不敢想象的。
曾经只有过年才能够享受的好东西,如今在很多人的生活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难得的事情了。
是什么,让年味淡了呢?
4
淡的不是年味。
是那份期待,是那份惊喜。
打一个比方,刚喷香水的时候,你会觉得好香呀,但是过了一会,你就会没有了那种感觉。
只不过是因为长时间地闻着香气,习惯了。
现在的我们也是如此,习惯了而已。
缺了那份惊喜,现在的“年”还是“年”吗?
天价年夜饭让团圆夜变了味。
除夕的保留节目也就只有《难忘今宵》还是曾经的味道。
回家面对的不再是亲情的温暖,而是无止境的逼问:升职没?加薪没?结婚没?要孩子没?…
变了味的年,哪儿还会怀念?
5
曾经对新衣服和好吃的东西的期待已经不再,春晚比起内容,更多的是情怀。
取而代之的,是集五福,买年货,等放假。
春联和年饭,团圆变成了任务,不再是一项保留节目。
比起年味,现在的过年不如称作形式。
为了发个朋友圈,辛辛苦苦地做一桌年饭,实际上自己吃了好几天的剩菜,刚吃完,就又匆匆赶回去上班。
现在的年,失去了“一年中生活质量最高的日子”的光环,似乎除了情怀,除了让自己记着,我们还有这个节日,没有别的意义了。
没有意义的年,还过吗?
过啊,当然过啦!
我们永远热爱,我们永远保持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那就行了。
一起平平淡淡地,过个年。

源自_暖阁闲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