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愿意打孩子?
带孩子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带男孩子,更尤其我家有两个男孩子。
有那么一个静谧的夜晚,睡意正酣。大宝突然惊醒,哭闹着不肯再睡。很快,二宝也被吵醒了。我和杨哥四目相对,苦笑一下,各自揽过一个开始哄。一个不眠之夜拉开了序幕,大宝一直闹着不睡,喝水、吃东西、尿尿各种折腾之后,依然有一声没一声的哭嚎。安静的夜晚显得他嗓门尤其大,我只觉耳膜被震得嗡嗡作响。二宝也越来越兴奋,不住的舞动着他的小胖腿儿蹬被子,很快就开始着凉拉稀了。最后大宝终于有了困意闹着要妈妈,我只能半靠半倚,一手托着二宝,让他趴在我身上吃奶,另一只手搂着大宝,轻拍着他的后背哄睡。两个孩子渐渐入眠,世界终于安静了。
杨哥开始跟我探讨“孩子要不要打一打”这个问题?我当然是不会同意的。
我就是挨打长大的,挨打的感受很糟糕
我90年出生,坐标河北农村。小的时候,挨打有各种花样的叫法:竹板炒肉丝、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女混合双打。在学校做错了题,也要打手掌。虽然十来岁以后就不怎么挨打了,但那些挨打的经历我印象深刻。我记得有一次,因为不写作业,被老爸骂了两句,我一生气就要离家出走,老爸追着我跑了大半个村子。把我抓回家后,关上门打了一顿。老爸追着我跑的时候,路过一个井边,我真的想过跳下去,因为跳下去就不用挨打了。
当然,不能说因为小时候老爸打我,他就不爱我。就事论事,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家长们之所以要动手打孩子,是因为他们对孩子实在是没有耐心了。家长没有耐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是家长的原因,为什么挨打的是孩子呢?
大多数家庭都是妈妈比爸爸有耐心,可能你会说是性别原因啊。但是我觉得除了性别原因,还因为妈妈带孩子比爸爸带孩子的时间长,所以说耐心都是练出来的呀!
打孩子这事儿,会越来越上瘾
如果以“打孩子”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以后无论发生什么问题,很容易就想到用“打”来处理。我在叛逆期的时候,觉得说话带几个脏字酷酷的,后来发现习惯用那样的句式以后自己无意中就会说出口,费了很大劲才改掉这个坏习惯。对,这就是习惯的力量,打孩子也是同理。有时候会看到孩子哭闹,家长上去就是一脚或者两巴掌,这就是打惯了,连道理都懒得讲了。
不单是家长会打上瘾,孩子也会越打越皮。我们人类的适应能力是很强大的。孩子开始挨打时的疼痛度,有一个阈值。随着不断的挨打,这个阈值就会增加,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听话,越不听话越挨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打孩子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惩罚方式
有人说我打孩子就是为了让他记住,以后再怎样怎样就会挨打。
行为心理学家Hineline再美国心理协会刊登的《行为分析手册》中这样描述:要想有效的惩罚孩子,你的惩罚必须同时满足下面三个特点:
(1)惩罚和不良行为直接建立关系
(2)一出现这种不良行为就要给与统一强度、统一方式的惩罚
(3)惩罚要在不良行为出现后立刻进行
且不说打孩子的时候孩子能不能听懂“再怎样怎样就挨打”的话,第二条的统一强度统一方式就很难做到。更何况,很多人打孩子是因为自己的情绪难以发泄,又怎能美其名曰:为孩子好?而且如果是要惩罚,可以有其他方式,给孩子立规矩不一定非要打孩子。
在我家,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我都会给他讲道理,尽量用孩子的语言把利弊分析给他听,如果情绪实在难以平复,就想办法转移注意力,一般都能搞定。我想也跟我陪他们的时间最长有关系。
不打孩子不是溺爱孩子,更不等于不教育孩子。都9012年了,要文明育儿、科学育儿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