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在家隔离了一个多月。如果不是因为我还喜欢看书和写作,恐怕我会疯掉了。
每日的日程,很规律。
我不是一个能早起的人,虽然也深知早起的好处,至少可以多处两个小时来做事。但是于我是件难事,我不承认我这是懒,大概是觉得梦中能比生活更加有意思,我就是一个爱做梦的姑娘。我也想过,是不是小时候大人们给我吃了一块大烟的缘故。
起床以后,我会做简单的饭。这顿饭是我最乐意吃的,常常是一个豆包,燕麦粥,鸡蛋,凉拌菠菜。
收拾完,会溜达一会,溜达的时候我会听蒋勋老师的课。他讲得真好,我听得入迷,也不觉得在这有限的空间里走上一千步会无聊和痛苦。这个课程是我在十点读书购买的文学课,讲古代文学讲到了现代,买了很久,直到现在才认真听。开始以为会十分枯燥,不想听,而听进去了才觉得这个老先生实在太博学了,他已经把这么枯燥的内容融为了自己的,又讲得如此通俗,就好像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儿一样。听他讲苏轼,我竟也背了几首诗,讲红楼梦,我又想去看看这本书了,哪怕是《官场现形记》,被他说的,我也想读了。他说一个写作者应该知道自己该写什么,该为百姓立言,不可写一些冠冕堂皇的为官场说辞的公文。他还希望台湾也能出一本揭露当下官场的作品,我不由一惊,有人敢吗?又转而一想,身为官场中人,难免会写一些公文类材料,虽然假大空,也写得痛苦,但是不得不为之。那么是不是违背了写作本义?是不是要培养这份写作者的勇敢?恐怕需要离开体制,才能有一丝丝勇气吧。
蒋勋的课程大约一节半个小时。听过后,我便翻开最近读的书,读进去了会沉浸其中,读不进去就会坐不住,一会吃个苹果,一会喝瓶酸奶,一会又摆弄下手机。不知不觉时间会过去得飞快。
晚上,我和老公一起做饭。我读书慢,写作慢,可是我干活十分仓促,麻溜。吃过饭,我会记录整理一下笔记,写今日的更文。基本忙活到九点钟。睡前写一篇简短的日记,关于日常记录,心得体会,今日总结及明日计划。
我的公众号是周三和周日更,往往周二与周六,我就开始备稿,磨磨唧唧地也得在当天写,状态好会提前写出草稿和思路来,但是几乎是卡在了deadline。而更完的第二天,我会放松放松,读读书是最快乐的,那要比写文轻松多。
我常常想要舍弃几样计划,但是好像成了一种习惯,今日不做完似乎就有了缺憾。而这样满打满算,还觉得时间不够用,想读的书排上队了,考职称的书还没有心思看,更别提友人推荐的剧了。
就像林清玄说的与时间赛跑,是啊。势必要追着时间跑,把事情赶在它前面,比如能够早一两个小时完成任务,随意支配多出的时间。躺在干净的床上,护个肤多美呢。
哈哈,不想未来,活在当下吧,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