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浮生难得半日闲
未成家前,确切地说应该是“单身狗”阶段,当时既是自我宽慰也算是提前预判,成家之后必定会时不时地怀念这美其名曰“单身贵族”好时光。
不是说单身狗有多快活,而是说单身狗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单身狗一个人来去自由潇洒自如,多一个人挂念照顾,就必然投入很多心力。当然,这也就是热闹温馨的天伦之乐。
每天都是崭新的,每一天也都是24小时,除去6-8小时的睡眠,按照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基本上没有低于八小时的工作,如果工作还不错的话),剩下8小时就姑且可以算作自由支配时间,一个人的成长性就在这8小时之内规划了。
家庭、社交、运动、学习哪一个想有所收获不需要投入?这还是在工作基本盘巩固的前提下,如果连工作这个革命根据地都不保,那就谈不上工作以外的8小时。
二、时间碎片成必然
自从移动互联网盛行以来,确切来说是即时通讯(微信、钉钉)普及以来,工作与生活边界感越来越模糊,领导一个消息就能把你从美梦中叫醒,“收到不回复”似乎成了职业修养不够,“在线办公”也成了家常便饭,去年疫情居家办公期间,全国人民都体验了一把“在线办公”的“便利”,生活到工作的距离床到工作台的距离,除了吃饭睡觉都可以用来办公,反正没有什么问题不是一个“腾讯会议”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能那就再来一个。
工作有多紧凑,生活就有多放纵。如果说微信、钉钉工作属性更多,那抖音、快手就是娱乐的标配。整个社会都是崇尚多(投)快(机)好(取)省(巧)的快节奏,谁慢谁就没有出路,电影变成微电影,微电影还是太长,索性就变成短则十几秒长则几分钟的短视频。
人是个可塑性很强的动物,你投喂什么,就成为什么,于是乎时间碎片化愈演愈烈,简直是碎得稀巴烂。聊天说话似乎觉得正常语速都不好意思,不提速到2倍速都有点“谋财害命”的负罪感。
“时间碎片化”的危害性在于你总觉得要抽出一整块时间来做一个相对重要的事情,对不起,似乎找不到整块时间,都是支离破碎一把稀碎的时间颗粒,它们可以用来刷朋友圈、刷抖音不长不短恰到好处,心理上也没有负罪感,因为他们不适合处理疑难复杂事物。
三、专注聚焦真考验
如上所述,个人越长大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越多,社会越进化时间碎片化愈加明显,“奶头效应”似乎成了破不了的魔咒。
可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只能摒弃外界的浮躁,自我打造一个心灵净土,不要贪多,一个时期就限定一个小目标,毕其力于一役。
不要觉得自己自制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心理能量就好比手机电量一样,一天不到就需要充电,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每个人早上起来都是信心满满,简直正能量附体,好习惯都能践行得不错,可晚上下班回家除了躺平扣手机,一句话都不想多说。还不是意志力已经被一整天工作消耗殆尽,晚上下班回家已经没有意志力“站岗放哨”,只想放纵自我以求弥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