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

作者: 棉花小糖猫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18:45 被阅读33次

    有人说读书最多的两个阶段,一个是上学的时候,一个是为人父母的时候。而我想不读书或者说不学习与反思,人生应该是多么的慌张。

    今天的心情是有点复杂。心中总有疑惑,也不断的输入新东西,不盼望疑惑能马上解决,也不盼望新东西能马上起效。只能相信时间让它们发生化学反应。

    推荐央视的一个部纪录片《镜子》,讲述了生活基本上衣食无忧的小康家庭中的“问题孩子”接受一个教育机构3个月管理的故事。

    影片中传递了一个观点,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孩子照见的是家庭的问题。

    影片中有几个触动我比较深的点,有一个6年级的小女孩,长得就是可爱的乖乖女模样,但是她口中说的话,非常的早熟,她辍学一年了,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与控制。有个小男孩,外公外婆都是退休的大学教师,父母也都受过高等教育,他自愿来这里接受81天教育,因为这里有6天父母的课程,他说这是为父母在付出,真正需要接受教育的是爸妈。

    有一位爸爸说:孩子16岁,现在想去流浪,想当背包客。我能让他去吗?我能不管他吗?这个阶段应该是学习的阶段,他错过了以后怎么补呢?

    而他的孩子说:父母就是要我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我说我想出去走走,他们说考完试可以,结果考完试他们又说等他们有时间请假。他们说话不算。我喜欢小猫小狗,我买回来就被他们丢掉。

    我深深的感受到青春期自我意识增长,需要一定的挑战,需要了解自己的边界,这段成长不能被保护的名义而限制,一定要合理的抒发。

    我想到一个被过度保护的“听话”孩子,长大成年也很难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决断能力不够,特别害怕不被信任自己的能力。然而,总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为自己做主。这根拐杖早晚要扔掉,但是腿可能还不会顺畅的走。

    人生有些功课总要做,我们可能也希望自己什么阶段做什么事,该学习的时候得到知识,该爱的时候得到爱。我们慨叹前面浇灌的不够,到了季节未必能摘到果实。我们也不必慨叹,学习是一生的功课,爱也急不得。所谓“应该”的那个阶段,不可强求。

    在《园丁与木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心理学家Alison Gopnik著)一书中有个观点,人类的儿童期青春期这种需要依赖父母生活的时期越来越长,是因为社会发展,我们需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学习一项技能需要专注,变得复杂需要多方向探索。探索是个成长必然的要求,因为未来真的不确定!

    未来环境,境遇的不可测,孩子将来遇到什么都是难料的。就像一盆兰花跟一株蒲公英,决定他们幸福不幸福,成功不成功的,可能不是哪个品种名贵,而是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境遇环境,跟他是否匹配。

    家长就是要提供必要资源保障,让孩子充分探索。在探索中提升抗打击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创新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gu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