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关于智力的教育。
感觉练习中包括自我教育,如果重复练习多次的话,这种自我教育会使孩子的心理感觉变得更加完善。
教师应该想办法使儿童的注意力独立起来,并把这种注意力集中在感知上。
教师进行教学时,必须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限定于教学目标之中。
教育者必须尽最大可能的减小对孩子们的干预,与此同时,教师也必须让孩子们在这种自我教育中,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如果孩子回答错误,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应该暂停课程,过些天再继续教孩子物体与名称的练习。
为什么不当时纠正呢?这是因为孩子们在建立名称和物体的联系失败后,唯一能够继续的方式就是重复课程。教师应该明白,当孩子建立联系失败时,说明那个时候正好不在状态,不适合去建立我们所希望他能够做到的那种心理联系。
如果一定要纠正的话,千万不要用斥责的方式说不对,你错了之类的话。因为话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种斥责会长时间保留在孩子的脑中,同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只要一听到物体和名称,他们就会产生逃避心理,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
老师直接说出孩子的错误,导致孩子在记忆过程中进行大量无效的努力,从而使孩子对自己产生不信任,降低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尽最大可能去避免孩子无用的努力和压抑。
相反,孩子们发生识别错误后,老师首先让孩子保持安静,不去对孩子的正确与否进行点评,这样就能够使孩子的意识保持清晰,其他的课程能够继续下去。
如果孩子们为犯错误,教师可以激发它与物体的观念,相对应的神经活动,让孩子们说出名称或形容词。
作者认为,没有必要把这些概念应用到它周围的环境中。对于一般孩子来说,我们需要耐心等待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自发观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每一次发现都是一种快乐,在快乐中,他们受到了尊严和满足。这种尊严和满足,会鼓励他们从周围的环境中去找新的感觉刺激,使孩子们成为自发的观察者。
教师还要怀着莫大的关怀对孩子进行观察,观察他们在什么时间实现了这种概念的推广。
当孩子画画的时候,把树干画成了红色,孩子的这种举动对我们来说非常珍贵,他表明了孩子目前还不是自身周围环境的观察者。
你不能用“你去观察”这种方法来塑造观察者,而是帮助他们提高观察的能力和方法,而获得这种方法的主要途径,需要通过对感觉的练习,一旦我们激发了孩子的这种行为,那么自我教育就不再是问题了。
(是的,当孩子有一天突然发现上课所学的概念,能被他应用在生活当中,那是一件非常惊喜的事情,能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领悟)
教育者要知道怎样根据不同个体,帮助小孩子发展其个性的行为。
瞎子游戏。
主要用来练习如下一般的感觉。摸布料。感受重量。大小和形状。
应用视觉练习,观察周围的环境。
学习名称是教育当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对名称的学习主要是为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做准备。
使用教学用具,区分大小高矮厚薄。
我们应当反思这样一个事实,很多时候,孩子在理解成人的语言和事情含义时,付出了许多无用的努力,及时理性的指导,就能够避免这种许多无用的努力。
孩子的教育应被执行到这个方向:减轻他们在没有指导下的努力,而把这种努力转换到征服的快乐上来。
对孩子而言,我们就是他们步向社会的导游,他们是一群天真幼稚的旅客,我们是富有智慧而且文雅的导游,我们首先不能让自己迷失在徒劳的话语中,而要简洁清晰的话语,对这些旅客说明艺术作品,而一旦旅客对这种艺术作品展现出很大的兴趣,我们就应该让他们想看多长时间就看多长时间,我们的使命就是展现出生命中最重要和最美好的东西,让他们感受到美的存在,而不是让他们在没用的东西上浪费精力和时间,让他们在长生的路上找到快乐和满足。
自由绘画。
他们的重要之处在于揭示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展现出孩子的个人偏好。
填充绘画。
他们能为书写做准备。
(作者关于填充绘画的作用的描写,让我感到非常的吃惊。因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不提倡孩子玩填充绘画的游戏。理由是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但是作者在实践中得出,填充绘画能锻炼孩子的手部肌肉,从而使幼儿的书写变得更加的流畅和规范,甚至比的上三年级的小学生)
泥塑手工。
几何图形分析,边,角,中心,底面。
颜色感的练习。
孩子必须要牢记图画中所出现的物体,在真实环境当中的颜色,这个事实会鼓励孩子去观察周围的物体。
只有把颜色涂在轮廓线内,并且选择出正确颜色的孩子,我们才能够让它继续进行一些更为复杂的图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