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人类天生就有求知的渴望。——亚里士多德
II.求知,是由于不满足眼前的事物表象,而欲寻求超越表象的本质。——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
Α:首先,如果非要将上述两位哲学家关于“知识论”( θεωρία της Γνώσης)的论断强加因果的话,我想应该是这样的:“由于不满足眼前的事物表象,而欲寻求超越表象,所以人类天生就有求知的渴望。”——依据语义学(σημασιολογία)的观点,这样推断的原因有两个:第一、I句是一种陈述,即对事实性(具体地,结果性)的表达;第二、II句既是“限定摹状的”,又表明了一种“包含关系”。
Β:根据上述引用及我大胆的推断我们可以得出,上述论断的主体——求知(γνώση)本身——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元素:
①对周遭事物的不满足
②对事物背后本质的渴求
关于元素①:我们大都应有这样一种明证的想法:如果单纯外部事物自身“行为”的话,每个人所能获取的“表象”有限,而且,这些表象本身也并不足以使我们“必然地”存在于我们所处的周遭世界中——首先,仅仅从最基本的生物自身生存本能的角度,我们作为一种有限的主观者本身,追求存在(甚至永在)乃是一种必然的行为,因为我们要以之维护我们“有限的自身”的状态——进而,我们不满足,因为纯粹的周遭世界并不能使我们实现这一既定而有限的目的。因此:我们自身的行动就一定是必要的——这是实现我们自身目的的必要条件之一——而由于求知的本质又在于“我们自己行动”,所以,根本而言,求知表现着“我们对现实自身‘所给予’的不满足”,不满足即诱因所在。
关于元素②:我只说一点——这关乎人自身欲望深层的结构。我们知道,欲望不仅是“本质的”,而且是“时间性的”。由此欲望的结果不仅在于生存,亦在于生活。因此,全体的“求知性”不仅包含生存的角度,亦存在于“生存”这一被赋予了历史意义的行为里。在这里我不会去就“求知”的这一元素展开详细的论述,因为如果真要深究的话,元素②所涵盖的内容是我并不能通过单纯“求知性”这一线性问题本身讲清楚的,因为求知本身,不特为生存的一必要过程,更是人“自觉认识世界”的必然过程。
但至少,我们大体可以弄明白两件事:第一、我们要生存,就必须知道些什么——生存的本能无时无刻都在面对着周遭世界各种变化的冲击(我说,是假定我们对世界的的影响,有且仅有地限定为“生存”的话);第二、人的纯粹体验是一种有限目的的能力表达——可以这样说:因为体验,我们可以实现生存及生活的一部分,但因为我们要实现我们所限定的生存及生活的全部,我们就不应单单将我们“体验”作为我们意向的唯一手段——而纯粹体验本身所涉及的,仅仅是“被知”( Η οποία είναι γνωστή)这一过程。
Γ:由此,生存及生活的时间性结构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被知”阶段与“求知”阶段。并且整体而言,我们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是先“被知”后“求知”的——而这也并不难解释:因为,人首先要接受刺激,然后才能对其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