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打卡第33天·《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

【读书打卡第33天·《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

作者: 墨珏 | 来源:发表于2022-08-23 13:58 被阅读0次

P421~p451页  摘录:         

                三、管理问题

          案例50 说起父母不再流泪

事实分析: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得让他流泪。当其他方法都无效的时候,只要说起他的父母为了他如何如何辛苦,孩子的眼泪马上会掉下来。这时,再继续对孩子进行教育,效果往往很不错。可现在,这个方法几乎已不起什么作用了。

思考:

1)孩子对家长应该有感恩的心态。

2)家长只要不当“家奴”,孩子是不会蔑视他们的;家长只要不当“工头”,孩子是不会仇恨他们的。

      案例51 要学生发言,还是要学生思考?

事实分析:班里学生学习很认真,就是不怎么爱发言,特别是几个成绩好的,根本就很少发言。他说他就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举手发言。

思考:要想办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只有学会深入思考,才能真有收获。

指导策略:教师应该有本领通过不同层次的提问,把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调动起来。问题提得好,学生自然想说。如果教师没有这本事,问题提得没意思,就不要埋怨学生不发言。

拓展: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到的“润泽的课堂”——师生都充满耐心地倾听,毫无拘束地参与讨论,大概就是一种理想的课堂气氛。

            案例52 “一刀切”的好处

事实分析:在农村中学参观学习,晚读课学生全部站着读书。

拓展:《发现孩子的潜能:辨才与因材施教》中的“认知方式评估”,告诉学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思考:

1)一刀切”能营造气氛。

2)“一刀切”节约资源。

3)一刀切”(对某些学生)防止懒惰的作用。

指导策略:

1)“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可以用,但应尽量少用,用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屏蔽它抹杀个性差异的毛病。

2)少搞点“一刀切”,确实需要切的时候,允许大同小异。

3)随时准备着,有条件就尽可能多搞点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

反思:

学生好的发言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尤其是质疑式的发言,能带动学生积极思考,也能逼迫老师不断学习。

                                  墨珏

                                2022.8.2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打卡第33天·《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lg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