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960604/a1559afbe3d8115c.jpg)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
我不想无端去揣测老和尚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今天,只想说说,我与简书的故事。
忘记了是哪个心理学家,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不开心的时候,是不会说废话的。一个人说的话,如果90%是废话,这个人一定是很快乐。如果一个人,说废话的比例都达不到50%,那么,这个人一定不快乐。”
很幸运,7年之前,偶尔在朋友圈里,发现了一个可以无所顾忌地说废话的地方。
更加有幸的是,在记录着自己每天90%以上废话的地方,竟然,还有很多驻足围观的朋友。
驻足围观的人,究竟有多少是睁着眼睛的,还真不敢确定。但是,至少说这么多废话的几年里,自己是快乐的。
也不知道自己每天对着手机屏幕,叨叨废话的日子,能够坚持多久。
也许不久,也许很久。
大抵与时间无关。
只当是一件乐事吧,反正闲暇之余,不找个地方自言自语,岂不自限了上帝赐予咱正常的五官,那并不奢侈的简单需求。
满满当当的日常,毫无绞尽脑汁再去“场”上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机会。
也不可能给吃着碗里 看着锅里的,凡是碰到比你吃的稍微好一点儿,就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儿的空闲。
更加重要的一条,就是让你连得病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也就更别想拿出大把的时间,去琢磨自己还有多长时间死这等美事儿了。
一心不得二用,说得真对。
一门心思地把有限的脑细胞都是用在了“叨比叨”的时候,哪还能有富余的脑细胞去琢磨那些臭氧层子了。
很神奇的一件事情,个人觉得必须得如实告知大家:当屏幕上的一个字变成一行字,一行字变得一屏字的瞬间,我能感觉得到,他们瞬间就在屏幕上跳动了起来。
我甚至还听到了他们的声音,清晰又真实:“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
凡是从自己手中编排出去的每一串儿方块字,都会是缘分中注定了的,一生中可遇不可求的,感情深厚的朋友。
平台上,一个个有趣的灵魂,在我本来没有那么好文字后面,留下他们有滋有味的续篇。
我会觉得在喜欢用文字记录下来所思所想,再把文字编织成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上能够感知到的东西真实感受的路上,根本就不存在仅是我一个人的孤独前行。
而是一群王羲之,在一张宣纸上共同挥毫,同创新兰亭序。
其实,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同生共长起来了汉字,在我不认识它的时候,就没有耽误我喜欢它。
拿着小树条儿,在地上划出每一条与“字”相似痕迹的时候,都是主动亲近它的过程。
我的识字过程很简单,只要家里那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收音机里播音员们念什么,我就会瞪大眼睛,去大院里各种宣传栏里去试着找。
以至于,都没等到俺背起书包上学堂的那天,就已经有了不小的一笔储备。
打可以上学的那天起,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有一段时间里,我会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通过老师的讲解,来验证我从野路子上“笨学”的那些东西是否正确。
这个过程很享受。也就是说对文字的喜欢是打那儿开始的。
老师也非常配合。连启发带引导的,教我们做什么“家”的都有。
什么列夫·托尔斯泰,什么保尔·柯察金,还有咱们的本土作家高玉宝。
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要做什么“家”的,更是五花八门。
如果说那个时候,还有心比天高的那点儿梦想,可现如今,也不打算实现它了。
只要在自言自语的这条道路上,继续着自己的叨比叨,就很开心了。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7年,却是我一个人无比充实的7年。
谢谢简书。
也谢谢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