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电视剧叫《士兵突击》,剧中塑造了两个极端的人物,许三多笨到极点,成才聪明到极点。笨到极点的许三多和聪明到极点的成才都极其努力,只是努力的方式略有不同。但是,许三多最后成功了,成才最后若非向许三多学习,差点走向毁灭。表面看,这一点很难理解。成才这样的人,现实之中怎会不成功!
分解来看,许三多智商、情商均在标准线以下,估计测试的话,应在30分到40分之间。成才则二者兼备,估计都在120以上。但是,成年人对于这种安排和结局表示理解、赞成。所以,很多人迷恋上这部剧,出现了很多“突痴”。
实际上,可以从另外一个观点来看,每个人都一半是许三多,一半是成才。
许三多的口头禅是: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老老实实地、认认真真地活。他用一杆没有准星(后来成才送给他一个望远镜改造成的“准星”)、没有一发子弹的老式步枪,五年来天天趴在那里练瞄准,从一个被遗弃的士兵,成了百发百中的“兵王”。而成才,则从一个标兵被遗弃。因为他太投机取巧、太精明了。衣服里面永远装着好坏两包烟,好烟给领导,坏烟给战友;看到好机会,马上放弃团队。最终否定了自己的人品。
成才被驱逐的时候,在大雨中对许三多说,你是对的,我要回去长我的枝枝杈杈去了。
这句话我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想透。我想,是因为这句话本身不透彻。
如果用“一半是成才一半是许三多”这个观点,就明白了。成才是看到了自己的短处,也就是许三多的长处,回去补课去了。当他回归的时候,他羞愧地对老连长说:我什么也不是,我是一个逃兵,我不如他(许三多)。他能说出这句话,是因为他通过多年的沉寂,终于体会到了,除了老实,所谓的聪明、精明,什么都不是。成为了新的“兵王”,才知道认真、老实的可贵。
(一)许三多的老老实实
许三多的老实,看起来象一把鼻涕,有些肮脏,下贱,几乎没有任何让人佩服的地方,没有任何借口和优点可以找。比如,他的班长伍六一,甚止耻于与他同为老乡,比如他的同班战友,说他象猪一样笨死。
但是,正因为他把自己看得很透彻。知道自己单杠不行,就天天练,月月练,终于创造了记录。因为知道自己体力不行,从一开始到连队解散,天天绑着沙袋练跑步。知道自己知识面和记忆力不行,他就一本书一本书地背,直到成为自己成为军事知识的标兵。
这个兵王来的不容易。但所谓的秘诀只有一个,就是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行,然后一点一点地补足。他的这种品质,让他在被称为兵王之后,一片赞誉声中,仍然坚持如此,直到成为老A中的兵王。
许三多为何如此拼命?因为他没有任何借口,他太愚劣了。因为他没有退路,如果一个指标不合格,就会被退回那个破败的农村,回到被父亲打骂的境地,他的班长(史今)就会面临苛刻的连长的指责。所以,他只有老老实实地一点一点地搬砖、垒砖,直到垒出一座别人完不成的大厦。
(二)成才的不老实
成才的优势太多了,人长的帅,脑子又好,技能一学就会,还能说会道。但就是这样,为了成长得更快,他投机取巧,让自己走向反面。
有一些道理,大家都知道,比如平等待人、忠厚才能长久。聪明人以为,自己可以凭借聪明,就逾越这些。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他和许多三之间,差了一个真诚,一个老老实实的态度。可以想象,如果一开始他就象许三多一样,老老实实地做人做事,他本可以走得很平稳。
可惜的是,世界上最多的还是成才这样的人。
(三)相同的起跑线
这个片子提供了一个理想状态。许三多和成才都来自偏农村,都是草根英雄,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与社会大多数人一样。只有这样,他们身上的品质才会经受最严重的考验,才有比较,才能显示出这些品质的优劣。
假如换一个条件,假设成才是将门之后,他的取巧就不会影响他的仕途和所谓的成就,反而会有很多人称赞他聪明、灵活、会抓机会。但不变的是,他的根基同样不会建立起来。受到影响的,是他发展的后劲,是给他未来埋下了地雷。
“纸上谈兵”的赵括与成才有些相像,他是将门虎子,在军事方面天赋过人,身边一定围着一群忠诚度极高的“粉丝”。但是只有他的母亲知道,儿子只是会纸上谈兵而已。这个聪明人不愿面对自己的缺点就是缺乏实战经验,没有亲自上战场浴血撕杀以取得宝贵的实际经验,而是沉浸在一片赞扬与自信中。从这一点上看,赵括的确有他“不老实”的一面。长平一役,四十年兵士为他殉葬。他死于自己的不老实。这种人很多很多,又以富贵人家和娇惯子女为多。因为,他们的借口和光环太多了,自以为可以不老老实实地做人、做事。
所以,草根出身的成才又是幸运的,有人打击他,有人供他学习。他最终彻底老实了,彻底否定了自己的聪明、精明,老老实实地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和错误,所以他重新被老A接受,并被确立为未来指挥官的种子选手。
当然,这是一个光明的尾巴。现实中,这种愿意彻底老实下来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及时觉悟的人更少。更多的人是垂垂老矣后,在夕阳中一遍又一遍地梳理一生际遇时,想到那时如果能够老老实实地干,少一点浮躁,也许结果会不同。
朝闻道,夕死可矣。但是,能早一点领悟,为什么不早一点呢?
(四)许三多和成才总是交替出现
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不足、蠢笨之处,如许三多。只是我们从小的环境教育我们,要做精明人,聪明人。我们还被教育,老实人吃亏,不要当老实人。所以我们不敢承认,甚至不愿面对,更不耐烦去老老实实地改进。即便发现了致命的弱点,没办法,也就是老实一下子,“差不多”就行了。因为,当许三多太累,太老实,太不漂亮了。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长处,如成才。只是我们往往把它们当成借口,当成掩盖弱点的幌子。每当我们小有所成,这点长处就出来显摆,我就是行,不用笨笨地努力,就比你们大多数人做得好。
一旦这样的苗头出现,现实立刻给你颜色看看。所以,我们就再许三多一下,好一下子。然后,成才又出来了。这就叫不平稳。
(五)什么是真正的老实?
棍打不动是老实吗?不,那是麻木。老,是经多见广,沉稳厚实。实,是实实在在,不吹牛掩饰。哪里有半点儿棍打不动的意思?
老是年长的意思。年长阅历就广,知道什么事有什么风险,坚决不能去做,什么事必须做,尽管吃苦受累丢面子,不做不行。老年人要出门,都提前半天开始打点,绝不怕麻烦,生怕漏了什么再回来取;要办事,都进门三分笑,和和气气办完,绝不跟人吵架,把事办砸;拨个电话号码,会慢慢地一下一下地捅电话。他们这点劲还是有的,绝不是快不起来,而是知道一快就出事。这叫沉得住气,有定力。老来还像孩子一样多言多动、毛毛躁躁,会被人笑话。
实是实实实在在,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承认下来。伽利略的口头禅就是:我不知道。知道自己有问题,面子上过不去而死不承认;推到别人身上,不肯改正;怕吃苦不耐烦,不愿意下功夫。都是不实。
所以,老实就是明白是非对错,然后认认真真地一点一点去做去改进,不焦躁,不掩饰,不委过。
其实,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大了读论语孟子里面都有,张口就来。什么知之为知之,什么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君子之过也人皆见之及其必也人皆仰之,吾日三省吾身,都是的。关键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做。
还有一点,怎么知道是非对错?还是要老老实实地发现,积累,感悟。知道一点改一点,不要像黑瞎子掰棒子。
(六)要对什么老实?
就是对规矩、对规律、对道理要老实。
凡事都有道理。万事有统一的道理,各事又有各事的道理。
陈景润不通世故,成为高深的数学家。
诸葛亮谈笑风生,群英会上纵横捭阖。
钱学森学问深湛,与人交往也极为圆融。
他们之所以成功,都老老实实地遵循了以上两个道理。他们都忠诚厚实,老老实实地遵奉父母老师和经典上告诉的那些道德准则,再穷不偷,再难不抢,再聪明不骗,所以根本很牢固,品格没有瑕疵。
另外,在本领域中也是老老实实。数学、物理学领域,道理是绝对的客观严谨,所以他们一丝不苟,一生不倦地求索,绝不存一点侥幸马虎。辩论领域的道理是气度、分寸等,腹有诗书气自华,孔明一席话,来自于躬耕南阳的苦读、思考、自修,来自于师友间的经常琢磨辩论,来自于对三分天下理论的自信以及对孙刘联盟的决心,所以才有对辩论主题、力度、修辞、礼仪的精准掌控。看似容易实艰辛,辩才无碍终究只是表象而已,实质却是对辩论道理老老实实的长期习练和现场实践。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要被有才能但幽默自如的人的表象所迷惑,人家在家里刚刚苦学苦练呢。
(七)什么时候才能不老实?
听起来,老实、老老实实太沉重,太劳累。其实,沉稳、安静的内心与丰富的世界并不矛盾。除了以上所说的,还有一些规律也是应当遵循的,比如要健康就必须身心安定、心态阳光;要有朋友就必须自身具备实力,更要与人为善,广交朋友,等等。
世界是丰富的,人生不能走极端,老实不是棍打不动,自由也不是为所欲为。我们努力地阅读,用心地思考,积极地参与社会,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的感悟,多去领略真实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学习孔子、庄子、柏拉图、爱因斯坦、毛周等等大境界人士的老实而弃满大智慧、大乐趣的人生,就能感悟到丰富世界的统一规则,达到圆融通透和真正自由的境地。
自由了,就是自然而然地遵循老老实实的原则,遵循自然和社会的法则,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当然,自由是一点一点达到的。即便年轻时代,也能发现它的一点真相,也会有真正的快乐。
在宇宙中,人只是微尘一样的存在。在道理、规律面前,人更是只有遵从。这不是自卑,而是一种高贵而难得的清醒。因此,孔子才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柏拉图才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马恩列斯毛这些近代的思想实践的大家才会把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当成圭臬。保持满腔的谦虚,十分的老实,才会学会一点点东西。有一点浮躁,连这一点点都会失掉。
从这一点上说,要把我们身上的许三多的成分大大发扬起来,把属于成才的那点儿小聪明删除干净,才会做一点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