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静坐 放松,看著你的心……

静坐 放松,看著你的心……

作者: d4bff06ea182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21:35 被阅读14次
静坐 放松,看著你的心……

默照禅,禅宗术语,是一种禅定修行方法,以禅坐方式进行。始于宏智正觉禅师,是曹洞宗的代表性修行法门,与临济宗的看话禅并称。

静坐 放松,看著你的心……

默照禅的来源很早,源自般若学与止观。东晋慧远曾以照寂二字来统括禅修方法。僧肇作《般若无知论》,阐明般若以照寂为体。

至南宋时,曹洞宗宏智正觉作《默照铭》与《坐禅箴》来介绍这种禅修方法。默是指是不受自己内心以及环境的影响,让心保持安定的状态,而照,则是指清楚的觉知自己内心与周遭一切的变化。

道元禅师以“只管打坐”来概括这种修行方式

中国曹洞宗的源头,是洞山良价禅师(西元八O七~八六九年)及曹山本寂禅师(八四O~九O一年)。而日本曹洞宗的源头是中国天童如净禅师(一一六三~一二二八年)及日本道元希玄代,其第十代真歇清了,是宏智正觉的同门,同出于丹霞子淳座下。其系统可列表如下:

│─宏智正觉—净慈慧晖—明极慧祚—东谷妙光—直翁德举 

  丹霞子淳─│

  │─真歇清了—天童宗珏—足庵智鉴—天童如净—道元希玄

  基本上,日本曹洞宗的只管打坐,和中国曹洞宗的默照禅,是有差别的。

  宏智正觉的默照禅是开悟以后写的,它是从悟境中,告诉我们什么是默照禅?

然而,对于尚未达此程度的人,想要实践是相当不容易的,因此,必须从基础的方法开始,才能知道开悟以后,所体会的默照禅是什么?

静坐 放松,看著你的心……

  如何开始学习,我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一、只管身体

  把姿势坐好,身心放松,以有心无心的注意自己整个的身体;不是只感觉身体的某一部位,而是在同一时间内,观照整个身体的任何部位,同时要放轻松;紧张的话,很快会累。

  所谓放松,是神经、头脑不要紧张,但是身体及坐姿必须正确,背及后腰不能放松,否则马上弯腰驼背,那就是懈怠了。松懈时容易打瞌睡,方法也用不上,头脑必须保持非常清醒,如果感觉有点懒,并且迷迷糊糊的,这都不是只管打坐或者默照时应有的状态。

静坐 放松,看著你的心……

  二、把环境当作身体的一部份

  清楚的知道身体在那里,但是,它并没有给你负担及感觉,虽然身体的痛还在;甚至于,痛也没有,而周遭之环境如同你身体的一部份,此时有风吹声、鸟叫声,但是,对你来讲,环境没有打搅到你的心,而是很自然地,跟你的身体在一起。身体在、环境在、你的心也在;有主观的自己、客观的身体,同时被观照得很清楚,但是,就是没有负担,没有受到干扰。

  三、以空作为观照

  向内观照,内心无限的深远;向外观照,外境无穷的广大。环境在、身体在,但是自己已经不在;没有主观的自己及客观的环境,一片明朗、清净。到了这个程度,身心世界,整个宇宙,都是我自己;以为没有境界,事实上,空境即为观境。此时,是否开悟了呢?还是没有,一离开打坐,进入生活的环境中时,还会受到干扰。

静坐 放松,看著你的心……

  洞山良价修行时,认为自己体会到佛经中祖师们所讲的悟境,可是,他的师父云岩昙成禅师始终认为他还得努力。后来,洞山离开云岩去行脚,有次经过一条溪流,水面清澈,清楚的看到自己所反映的倒影,他的面孔、他的身体,他便大悟云岩所示百年后的真象“即庶个是”的意旨,他便很欢喜地说:

  “切忌从公觅,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因此,没有开悟的人,总是执著的,不是执著于“有”,就是执著没有语言的对象的“空”;

当洞山良价看到空和有,内和外,不相妨碍、不得对立、也不是统一,不执著境界,不否定现实时,还能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没有时间、空间,没有自我、对象;

心念不动,但是历历分明。心中无物、无相,但是明净灵活,此时,就是默而常照,照而常默;默中有照,照中有默,

到了这个层次,便是大开悟。

静坐 放松,看著你的心……

  开悟以后会怎样呢?不要好奇,初学者需从第一阶段开始,自然而然会进入第二、第二个层次,一步步的做到,一步步的不要执著,这是开悟的过程。

静坐 放松,看著你的心……

  此宠智正觉时代稍晚的,有一位长芦宗赜禅师(生卒年不详,约为西元十一世纪末十二世纪初),撰有一篇〈坐禅仪〉,他所教的禅修方法,就是主张

“调饮食、调睡眠、调坐姿、调息,然后“一切善恶莫思量,念起即觉,觉之即失,久久忘缘,自成一片。”

而宏智正觉的〈坐禅箴〉,一开始就说:“佛佛要机,祖祖机要;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

用默照下手,不用天台止观的前方便。可是,一般人如果一开始就用默照,是很不容易的,必须还是从止观的前方便做起,这是一种预备阶段的辅助法。

  此外,日本现代有一新派,就是原田祖岳禅师的龙泽寺派,名义上属于曹洞宗,实际上是融会了曹洞、临济两宗之长,而创立一派生气蓬勃的禅佛教,成为今日日本向国内外传播禅法的主流之一,他没有用只管打坐或默照,而是教人数息、参公案。

  默照,其实就是止观并有,

止的时候,心中没有杂念,观的时候,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有杂念;

因此,观的时候止,止的时候观;照的时候也在默,默时候也在照。将观用作照,将止用作默。所以虽然源出于止观,却不是止观。

  基础方法刚开始用时,是观照自己身体的全部,观整体不观局部。必须要有一样对象让心有所住,然后才能无住;

有所住,并不是住于不断起伏的杂念、妄念,而是住于正念,此正念便是观整个的身体,同时通过注意身体的整体,而不让自己有妄念。身体的痛、痒,腿的不舒服,一定还有,但是,你要不管。就像我们看到地板上有很多墨迹,但是,不是只看到某一点,而是意识到整个的地板上有很多的黑点。

  开始时心不安没有关系,只是留意身体的全部,其他什么都不要管,慢慢就会专心在方法上。

静坐 放松,看著你的心……

【默照禅修持法】

一、方法

1.调身/打坐时,怎麽坐?

调身、调心,是从调息开始,先把呼吸调匀了,身体自然会舒畅,心念自然会安静。

调身,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坐姿,让身体感到平稳、舒服、轻柔。打坐姿势的要领是,将身体的重心感,放在臀部和垫子之间,脊椎和后颈是垂直的,后脑、后颈,直到尾椎骨为止,呈一直线。不要弯腰驼背,也不要左曲右歪;坐的时候头顶与上空呈一条垂直线,不要低头或仰头,下半身最好将双腿盘起,如果不能盘腿,两脚交叉坐或者坐在椅子上也是可以的。双手的手心朝上,左手掌在上,右手掌在下,重叠置于腿上;然后轻合嘴唇、舌头轻抵上颚、轻扣上下牙齿,眼球放松,两肩、两臂、两手均不用力,腰部挺直,小腹放松──这是最正确的姿势。

正确的坐姿,可以使身体稳定、心念集中,全身的气脉循环更为通畅。重心的感觉,不在头部或上身,而是在臀部和垫子之间,身体其他的部分则不去管它。眼睛可以闭著,但是这样很可能会昏沉打瞌睡、有幻境、有杂念,那麽,可以将眼睛睁开20%,但只是睁开而已,眼前的东西不需要去注意它。要练习将我们的心,用来享受呼吸从鼻孔出入的感觉。能够如此,心有所寄,就不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了。

2.调息/打坐时,怎麽呼吸?

呼吸的感觉,是在鼻孔的前端部位,但是不要特别去留心空气进入鼻孔之后,是进到肺部或进到哪里;就是自然的平常呼吸,不要控制它,不要故意让呼吸快或慢、深或浅,只要知道有呼吸出及呼吸入的感觉就好。这时你的心,就好比站在电影院门口的收票员,收到一张票,就让一个人进去,至于进去之后是坐在哪一个位子上,那就不是收票员该管的了。

有些人想控制呼吸,希望呼吸越长越好,越深越好,这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会引起呼吸不顺、胸闷气塞的副作用;也有的人呼吸时注意小腹,最初开始能够感觉到小腹在蠕动,但是,这只能使心一时间安定下来,却没有办法入定和开智慧。所以,当横隔膜下降时,呼吸的深度可能会使小腹起伏蠕动,但不要试著用意志去控制它蠕动,只晓得呼吸的感触是在鼻孔就好。也许有人已经习惯呼吸在小腹的蠕动,并且心境平静,那麽可以暂时用它,直到你的心已安定之后,就不要再去注意小腹了。

每次开始打坐,都要把姿势坐好,这是调身。坐好之后觉得身体很舒畅,然后晓得呼吸,享受呼吸,知道自己的身体在打坐,而呼吸只是身体的一部分,所有的感觉也都只是身体的一部分,不须特别注意某一或某些部分。

不特别注意局部或局部的状况,不受身体、环境以及心里的状况困扰,保持清明的心,知道自己的身体在打坐,这是「默」;晓得身体在打坐,清楚知道身体及周遭环境的状况,也觉察到心里所产生的杂念妄想,则是「照」。很清楚知道身体在打坐,也知道身体上的状况,但是不去管它,这便是「默照同时」。

3.调心/打坐时,怎麽安心?

默照修行法有四个调心的层次:

(1)收心:

把心从「缘过去境」以及「缘未来境」的状况,收到「缘现在境」的这一点上。舍下过去境及未来境,是「默」,缘现在境是「照」。

(2)摄心:

是将收回的心,摄于现前正在用的方法上。也就是把心从过去境及未来境中收回来,只缘现前境之后,进一步将现前境的范围缩小,对于现前环境所发生的种种状况,虽然可能都看得到、听得到,但是不要被它们所影响而生起情绪反应。接著,很清楚地把现在的这一念,既不被杂念、妄想、瞌睡所困扰,也不要跟杂念、妄想、瞌睡缠斗,只要把心轻松而又绵密地用在方法上,其他问题就不会产生了。不跟杂念、妄想、瞌睡缠斗是「默」,把心用在方法上是「照」。

(3)安心:

是将心念安住于正在用的方法上。此时的心,已经可以不受身心环境的各种状况所影响,平稳、安定、持续地在用方法。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在打坐,也清楚知道自己已在平稳、安定的状况中打坐。清楚知道就是「照」,平稳安定则是「默」。

(4)无心:

放下一切攀缘心,既不执妄境也不求真境,如常人一般生活,这便是《金刚经》的「无住生心」,亦即《六祖坛经》的「无念心」、「无相心」。从安心而至无心,是持续用功,不断地放舍诸相,一直到了无心可安亦无相可舍的状况。在这过程之中,收心的层次要舍过去、未来;摄心的层次要舍杂念、妄想;安心的层次要舍身心环境正在发生的状况;无心的层次要舍妄、舍真,不执有无两边,也不著中间。一如〈永嘉证道歌〉所说的「不除妄想不求真」,但也不是躲在无事窟中享受安逸,而是随缘摄化,悲智无量。

二、态度

修习默照禅必须遵守的基本态度,有如下三点:

1.发大悲心:

大悲心就是菩提心,也是能让我们彻悟成佛的心。

发起大悲心的目的,在于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以及体验到各人的本地风光。为了达到修行的目标,就得从放舍诸相下手,虽然尚未见到本来面目,尚未体验到本地风光,但是要练习朝著这个方向努力。放舍诸相即是「默」,努力于放舍诸相的练习即是「照」,这就是默照禅法的入门方便。

2.放舍诸相:

放舍诸相就是不执著任何现象,实际上就是无住心。心不住于心理现象、不住于身体现象、不住于环境现象。所有心内、心外的一切现象,虽有,但不要去执著它,不要去在乎它,便是放舍诸相。不住于任何一种现象,就是「默」;知道所有的现象都是正在发生中,那就是「照」。所有的生灭状况,都是知道的,只是不去执著它,不因各种状况发生而心生波动,这就是放舍诸相;在打坐中,了知任何现象出现时,能够不起第二念,当下就是默照同时的放舍诸相。

如何放舍诸相?就是从放松身心、安定身心著手:第一,先把眼球放松,然后将整个身体放松,头脑不要去注意什麽,也不要去思考什麽,只晓得自己是在放松状态。第二,身体坐直,脸部的肌肉放松、肩颈放松、臂不用力、手结法界定印置于腿上,不再管它;后腰放松、小腹放松,然后享受呼吸、欣赏呼吸从鼻孔出和入的感觉,其他的不要管。第三,进一步,心已比较安定,杂念也少了,此时如果不清楚体验呼吸从鼻端进出的感觉,很可能会打瞌睡。这时便可用「只管打坐」的方法,轻松地体验、知道自己的身体正在打坐即可。

3.休息万事:

对凡夫而言,修行和烦恼都是事,心中有所牵挂,就叫「事」。随时随地让心中的牵挂停止,心里没有任何牵挂时,虽也照常过生活,但那就是休息万事。

事,是不可能没有的,你千万不要把前一念已发生过的事,以及后一念尚未发生的事,牵挂在身上。刚刚做的事已经做过了,可以有记忆,但不必牵挂;还没有发生的事,可以有计画,但不要悬念;凡跟当下所用的方法不相应者,全是闲事,必须随时放下,这就是「休息万事」了。

相关文章

  • 静坐 放松,看著你的心……

    默照禅,禅宗术语,是一种禅定修行方法,以禅坐方式进行。始于宏智正觉禅师,是曹洞宗的代表性修行法门,与临济宗的看话禅...

  • 静坐 放松,看著你的心……

    【默照禅修持法】 一、方法 1.调身/打坐时,怎麽坐? 调身、调心,是从调息开始,先把呼吸调匀了,身体自然会舒畅,...

  • 静坐首先要放松

    读万行法师著的《降伏其心》第三册的最后一章之感悟 我们静坐的时候,身体一定要放松。身体不放松,气脉就不畅通,坐在这...

  • 静坐的放松方法

    找一个地方独处,以舒服的姿势坐好,全身放松下来,张开嘴巴深呼吸,慢慢地深呼吸,放松下来。 一会儿就会感觉到打哈欠、...

  • 用“心”体会(2021.10.5)

    静坐初期放松阶段,身心就开始呈现安定的状态,心很清明很安定,静坐整个的过程眼睛不在自作主张地去观看,而是经由心再去...

  • 视觉化训练

    第一步:闭上眼睛,舒服地坐著或躺著。放松你的身体。深呼吸并平静你的心。许多图像会持续跳入你的头脑。选择其一并钉住它...

  • 未來1-草寫

    看著你們,我總在想,我可以帶給你們什麼 你們就在那,坐在那兒,乖乖的聽著台上老師的說話著 你們也在那,一顆心撲通撲...

  • 专注力的重要性

    1.放松静坐 找张舒服的椅子,放松身体,开始静坐五分钟,再十分钟,十五分钟,保持静坐不动。这个练习,可以利用坐办公...

  • 紧张—放松

    刚刚静坐完以后看了看静的体悟,对于意识越是集中越要放松比较认同,因为我在开始静坐时,虽然也感觉了一下自己的身体是否...

  • 沉默的花语

    夜 有时 安静 有时 喧闹 澎湃的是自己的心而已 你 有时 很近 有时 很远 有距离的是心罢了 静坐在电脑桌前 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坐 放松,看著你的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pa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