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妈妈:暑假本是一件开心的事,但最近我15岁的女儿很难开心,总是闷闷不乐,甚至有点抑郁了。她一直在纠结于某一件事,反复追问自己,当时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去做?让别人不开心,也让自己不开心。我问她到底是什么事?这件事的过程是如何?她又呑吞吐吐、欲言又止,真让我发愁。
珠海市帮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专家曹泽能:乐乐妈妈,从心理学来说,您女儿这种像牛一样不断地反刍的负面想法,叫反刍思维,也叫闭环思维。它是一种专注于自己的缺点、恐惧和不安全感的心理状态,对事件本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的思考,并且沉浸在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中难以自拔,反反复复地追问自己,任由懊悔和痛心一点点吞噬快乐,进而陷入无尽的深渊。
一般来说,追求完美的人、想让自己更优秀的人、行动能力弱的人,都容易不知不觉陷入反刍思维过程中。女性往往更容易因不开心的事胡思乱想,也就是动用反刍思维,男性却会因注意力易被分散而远离消极情绪。
进一步分析,反刍思维是建立在自我强大的防患意识上,是一种自我保护,而防患意识从远古时期就刻入人们的基因里了。可能您女儿最近遇到了一些烦心事,她向您说一些也保留一些,也许她想通过自己的方式与能力去解决。
反刍思维,也分两个层次:一种是强迫思考,指被动比较当前状况和无法实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反省不等于反刍思维,过度的反刍会导致抑郁,如祥林嫂;另一种是反省深思,是指有目的向内解决认知问题,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缓解抑郁症状,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反刍思维往往限制了我们向内在自我意识探索的脚步,无休止地思考那些消极事情背后的原因和意义而难以自拔,就会陷入反刍过程,让我们总是被困在过去,从而无法充分地参与现在的生活。大多数反刍者,因为害怕陷入那些恐慌的情绪,所以对于那些会引起自己反刍的人和事情,都是能逃就逃、能躲就躲。
一个内疚型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对别人的情绪变化极度敏感,经常对过去的事进行反刍,渐渐地就会变得不自信,老是觉得“是我做错了什么”,就像乐乐这样。
反刍思维对心理健康不好。人的思想真的威力无比,思想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如果沉浸在那种自我反省的无限死循环中逃脱不出来,将会产生较大的风险。
那么,面对反刍思维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
一是要觉察到自己正在过度思考某件事,承认这些想法消极且负面,对生活没什么帮助。
二是聚焦于问题解决。问问自己,我可以采取哪些步骤、从错误中进行学习,以及避免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当下的我能对此做些什么?
三是别人真会那么在乎你吗?可从现在开始,把你感到尴尬的事情记录下来,不要添加任何情感,只记录事实。很快你就会发现大部分事情都毫无意义。十年前那些令你难堪的事情你还能回想起来吗?
四是要建立成长思维。成长思维是用发展和学习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变化,所以任何失败都只是成功的一次尝试,而僵化思维则关注在自己的表现上,一旦一次失败就很容易认定自己“不行”,也很在乎别人的评价。
五是按下“暂停键”,找信赖之人帮忙。比如,当我们心情不好时,可以去见见朋友、逛逛街,或者品尝美食,等积聚力量满血复活后,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审视会处理的更好,或找值得信赖的朋友聊聊天。
六是少接触“反刍感染源”,避免“共同反刍”。多与少反刍思维的人交流,把他们当作一面镜子,看看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而不是找类似自己问题的人、没有积极引导的交流而陷入共同反刍陷阱。
七是寻求专业帮助。我们知道反刍思维就是披着自我反省外衣的狼,它带来的伤害很可能会吞噬我们的洞察力。要想获得洞察力,使得自我意识得到塑造,有时就需要获得专业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