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最爱孩子的莫过于母亲,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关于这一点,父亲对初生儿产生感情要远远滞后于母亲,他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会很无感,觉得这个孩子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孩子一出生,母亲的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从父母的女儿,摇身一变成为孩子的母亲,自此以后,孩子就充斥在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常言所谓的儿行千里母担忧正是这方面的写照。
我的母亲生养过五个孩子,在那个年代差点被评为光荣的母亲。父母一生在地里刨食,辛劳无比,为的是能给我们姐弟五个好一点的生活。我们五个人,出生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我大姐比我的小弟大十六岁,我们读书至少读到高中毕业。据我的观察和认知判断,我们五个还算孝顺,没有给父母丢脸,在各自的生活里都奋发图强。
但是母亲对子女的关爱永远都是无止境的。在我哥姐都成家以后,母亲对我们的牵挂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在大哥身边读过几年书,母亲经常问我关于大哥大嫂的情况。几个外孙来家玩,她能放下手里的活计,专门陪孩子。在农村,经常能听到谁家的孩子不孝顺,惹老人生气掉泪的传闻。我自信我们不会惹母亲掉泪。但是母亲去世多年以后,我还是从邻居那里听到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母亲为了我们几个的事,在多少无言的时日里,也常暗自垂泪。
犹记得,当年我考学,考了两年也没啥起色。在农村消息闭塞,通讯很不方便,也不知道报志愿和学校录取的路数。到了第三年,高考过后,母亲曾经带了满满一筐的鸡蛋,和我一起到村子里平时很少来往的、唯一的一户装有电话的人家,找人去问问一些情况。就是为了去打个电话,却搭上了母亲攒了半个月的鸡蛋——而到集上卖鸡蛋是母亲的一项重要工作,村里曾经传闻说我们弟兄几个都是鸡蛋大学生。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孩子的事越来越成为一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孩子稍微大一点,尤其到了叛逆期,几乎成为天下母亲共有的心病。为了孩子的事,不掉泪的母亲几乎没有。现在在我的身边,常常有母亲因为孩子的事而哭泣,已经不是躲在一旁暗自垂泪,而是当着孩子的面就忍不住了。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道,“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我的母亲没有史铁生的母亲更为不幸,但每每读到这些文字,我总能想起我的母亲,常常情不自已,潸然泪下。
一个人有了孩子,才会更好地理解母亲,在此我没有道德绑架的用意,我只是想说,母亲离开我以后,我有了孩子以后,我才真切地明白了母亲在我的生命中所具有的丰富、厚重且无可替代的内涵。所有人都是首先从父母的影子里知晓生活曾经的模样,也是在父母的注视下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母亲的眼泪更是一条丰盈的爱河,它是热辣的、滚烫的、隐忍的,它告诫着我、拥围着我,让我思考,让我惊醒,让我不敢懈怠,让我奋勇向前。俗话说晚辈看长辈要比长辈看晚辈看得更清楚,我渐渐明白所谓爱实在是一场没有钟点的马拉松,爱或者被爱,都是一件难得的奢侈品,爱一个人就要以他需要的方式。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顺心安康,无论在人间还是在天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