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暑期已经开始了,来店里找豆儿姐喝茶的学生很多~有不少孩子都在问我:豆儿姐,什么是茶道?我想学习茶道……
今天随笔写一写什么是“茶道”吧~
01.
喝了这么多年普洱茶,我喝出了一些感悟,但我觉得也算不上是茶道。其实我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说到茶的时候,经常会聊“茶道”、“禅茶一味”……这些摸不着的东西。
其实“道”,不光是喝茶,做任何事都是一样的道理,你要学先学基础知识,基本功扎实了,你才能更加深入的去了解。说茶论道,最起码先学会喝茶。
而说到喝茶,茶具清洗这样的小事儿,很多人都做不好。我见过很多喝茶的人,都在说自己的茶多么贵,多么牛,而桌上的剩茶,茶汤乱七八糟,茶桌一片狼藉,更不要提每天打扫浮尘了。其实,洁具,难道不是茶道的一部分么?
成子叔叔总爱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最起码要花个三五年的时间,去学会“倒茶”,再学习“茶道”。
“茶道”,什么是茶,什么是道?
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也许就是道。
02.
前几天张扬导演电影《冈仁波齐》上映,于是乎冈仁波齐山底下多了很多游客。“我要去朝圣,我要去净化心灵……”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学生过来跟我喝茶的时候,聊:说自己要去朝圣。(拿着父母的钱去么?)更有甚者把茶台摆到冈仁波齐山底下,高谈阔论禅茶一味~回过头想一想,你和《冈仁波齐》里朝圣的藏族到底差了些什么呢?更多的是虚荣,贪嗔痴……
难道去了一趟冈仁波齐就懂了“禅”?神山脚下喝上一口茶,就叫“禅茶一味”?有句话说得好:“先学会进化,再研究净化。”净化心灵真的不是一定要去趟西藏,去趟冈仁波齐。
还是仓央嘉措的那句话说的好: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要的太多,而承载不起,这也许是太多人的通病。喝茶还不会,洗个杯子都嫌烦,倒茶都倒不好,何谈“茶道”?
有一次,在家喝茶,有个茶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她有一个朋友可以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东西。有一次她的朋友去海外旅游,夜宿酒店便看到了那些东西,她很害怕,于是开始念经。念着念着突然听到有说话的声音:你别念了,你念的这些一点用都没有,还很吵……
我当时听了,总觉得有点意思,现在想起来好像更多了一些道理。也许是缺了点什么。缺了点什么呢?有些事儿缺了这一块儿,你就是做不到。就像有些人去了冈仁波齐一样净化不了心灵。这也许也是道。
03.
《礼记·中庸》有一个词叫做“君子慎独”,意思就是说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会谨慎行事,他不会因为别人看不见就会放纵自己。这样的人在哪里都能修行,在哪里都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人前人后的表现是一样的,这样的人外在表现出来的东西不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的。人前的好,永远不是真正的“修养”,这也许也是道。
每个人对“茶道”的理解都不一样,喝不同的茶,自然也会有不同的茶道见解。喝普洱,更是这样的感受,不同的片区,不同的山头,不同的人制作,不同的人冲泡,得到的回馈滋味都不一样。
比如喝“昔归”普洱茶的时候,我理解的道是过往,是回归。
比如喝“懂过”普洱茶的时候,我理解的道是懂过,是爱过。
这也是一种茶道吧?
04.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是有多少人能解释明白,什么是一,什么是万物呢。
就像单细胞裂变,最后变成人一样,你首先要学会做人,才有资格坐而论道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