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学习(5):定位篇

作者: 一朴信信 | 来源:发表于2020-12-02 20:53 被阅读0次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教育彩云片片》系列  第061篇

健康学习教学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更扎根于专业的体育课堂,旨在构建一门新的体育学科。名为“新体育”,实是复兴中华传统武学,担负起传承中华文脉生命文化重任。我们的使命是,推动新时代教育复兴、文化复兴和民族复兴,助力“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远景目标实现。

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体育”概念,重新认识体育学科,重新认识“体育课”。所谓的“新体育”,主要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健康学习亲子行

一、“体”的实质

“体育”一词儿,来源于西方,主要指身体素质的教育。引进西方的体育概念,因于国学衰微,国民素质每况愈下,亟需尽快提高。其实,所谓的体质教育和竞技体育,主要是短时之需,治标不治本,不可终身持续,更难以保障延年益寿。相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内炼精气神、外炼筋骨皮”,“心是法之王、身是法之主”等身心合一思想而言,其内容略显片面,偏离了中华文化的本质和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分为文、武、医、艺、易、哲、农、工等八科,体育属于其中的“武”科。何谓“武”?一心止戈。即不想打人,不需打人,别人亦不想打他,不敢打他,不需打他,打不到他,真正天下无敌。可见,“武”的境界和层次是何等之高!

然而,武者凭什么“止戈”?怎么才能达到此等境界?“武”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精气也,中气也,神气也,在下为精,在腹为气,在上为神,精、气、神也,也即浩然之“气”也,比如力气、气度、运气、气息等。总之,生命的一切活动,其实都是“气”的运行,人身上最能够代表“命”的东西,非“气”而莫属。所谓的中华武学,其实也就是如何养气、调气、运气、聚气的学问和方法;所谓的中华武术,其实是一种养命延命之术,也即炼气之术,而不是打斗之术。

所以,认识体育,先要了解“体”的实质。作为强身健体的专业学科——体育,一旦偏离了“体”的实质——“武”(气),就会事倍功半,效率低下,效果较差,无法解决我们的终身、可持续健康和强壮问题。

那么,“气”的整体表现是什么?怎样才能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达到“武”(体育)的最高境界呢?按照中华文化,“气”是身心灵(精气神)的合一,关键在于“心”,基础在于“身”,引领在于“神”。其中,“身”的关键是经脉,尤其是中脉、肉脉和筋脉,而形体属于它的必要条件。

总之,依据中国传统文化,“体”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命的载体、条件和工具,即身体,关键是经脉;二是生命的主导,即内心;三是生命的魂魄和精神,即精气。而真正决定生命品质的部分,则是身心灵合一而形成的“气”。“气”,才是“体”的所谓精髓和实质所在。

二、“体育”的思路

由以上所述“体”的实质所决定,所谓“体育”,要“育”的是生命之“气”,根本在于“育气”。

由“气”的整体表现所决定,怎么“育气”?要通过调理形体(身体),安定内心,疏通血气通道(经脉),加之精气的引领,从而达到聚气凝神,强身健体的目的。

具体而言,“体育”的核心和根本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并贯穿于日常生活、所有课堂、尤其是体育课之中。此外,还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脉理学知识和经络保健常识。

健康学习太牛啦

1、体育的预备是安心定心。主要通过礼仪而实现。一是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贪嗔痴,去除是非利害观念,内观身心,练习行走坐卧式的定心功法。二是课堂上,上课和下课时,行敬拜礼,拉开膀胱经,约束妄心。三是体育课中,练习行立式的定心体操。

2、体育的关键是疏通经络。主要通过体操而实现。一是生活中,经常练习经络操、功法和套路。二是大课间,练习常规的经络操。三是体育课上,练习专业的功法和套路。四是大课间,练习常规的体操和功法。

3、体育的核心是聚气凝神。凝神主要通过精神引领而实现,聚气主要通过功法和套路而实现。一是生活中,经常练习行走坐卧式的养气功法,以及其他各种功法和套路。二是课堂上调整坐姿,保障精气畅通。三是体育课上,练习专业的功法和套路。

总之,按照以上途径实施体育,才能真正保障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保障生命的潜能、价值和意义更好地实现。

三、“新体育”的学科定位

由上可知,体育课的宗旨,是弘扬武学,保障健康,预防疾病,增强素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提高灵动创力,展现生命能量,塑造人文精神。

由此可见,体育既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又是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应成为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和遵循,贯穿于一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总之,毋庸置疑,亦当之无愧,体育课应成为中小学的最基础学科,即所谓的“主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健康学习(5):定位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ek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