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零碎时间看完了杨三角20讲,核心围绕“企业的持续成功 = 战略*组织能力”这一个公式来展开,是一套纯方法论。找战略相对简单,少数人参与也可以,类似于寻找第二曲线,找正确方向,重在坚持。通过战略再寻找需要与之匹配的组织能力,重点在找到之后如何打造这些能力,这是杨三角的核心,此时需要几乎全员参与。管理方法论异派同源,各有千秋,都仅供参考不可乱用,需要根据团队情况探索出符合自己团队的指导思想,在我看来这也是团队某一阶段的核心竞争力。下面基于组织能力打造中我印象比较深的点来说下我的看法。
一、组织能力确认
底层团队组织能力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类:
基础能力:指团队最基础的生存能力。如:专业能力、敏捷能力、执行力、学习能力、协同能力等。
特定能力:指能让团队少走弯路,活得更好的能力。如:市场嗅觉、创新能力、业务扩展能力、谈判能力等。
对技术团队而言更偏向基础能力的打造,聚焦专业、敏捷、执行这3个能力,即具备了快速适应各种业务产品的能力,这也是除产品外的研发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二、杨三角理论
这套理论太偏理论,达到即巅峰,在团队初期需要做取舍。我认为初创团队优先级应该是能力>治理>思维,先要有产出才有生存下去的条件,可能会出孙悟空这一类的员工,当团队整体水平上来后再进行治理。思维是前两项的前提条件,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利益关系能短期解决大部分人的思维问题,这是最低境界,最高境界则是主导人的思想,成为精神领袖。
三、人才的保留
内容有提到“员工的跳槽成本”,对应的我也想到了“员工的挽留成本”,即人才的离开公司会失去什么。目前大部分团队应该都是面对的“挽留成本”,原因是没有关注员工的“跳槽成本”。人才的保留策略能让管理者被动变主动,使团队管理效率更高,利益是最基本的也是短期的,长期保留都是对管理能力的考量。
回顾全集,都是在以一个工具在讲述方法,即:我要做什么->现在有什么->还缺什么->怎么办,这套逆向思维模型在任何以结果为导向的场景下都适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