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输不起”的孩子?

作者: 落花有情_edba | 来源:发表于2019-06-23 01:38 被阅读27次
    如何帮助“输不起”的孩子?

    闺女成了“输不起”的孩子

    最近和闺女玩步行棋,为了让她开心,我故意输了两把,闺女第二天很开心的拿出来要求再玩。

    那次闺女手气不是一般的差,每次投掷骰子不是1点就是2点,最好也就4点,有心“放水”的我也深感无力。

    眼看差距拉的越来越大,闺女开始焦灼起来,掷骰子的时候非常用力扔,甚至有意用力扔我身上。

    最终,闺女还是输了。

    接着,闺女一边大哭,一边喊:都怪你!都怪你!说着说着还要动手打我,我闪开了,然后闺女又抓住我要挠我,这也是闺女第一次这么失控。

    我又好气又好笑的说:只准你赢呀!这什么道理?过分了啊!不许打人。

    闺女趴在床上呜呜的哭着,我本以为不搭理她就会好了,可是哭了10多分钟,还是没有“刹车”的意思。

    这时,我才意识到,闺女的陷入了一个这样的认知:我不能输,我输了就是你的错。

    正是这个认知,让她遇到“输”就变得歇斯底里。

    父母的行为造就孩子的认知

    闺女的那次歇斯底里,让我幡然醒悟,之所以她会“输不起”,都是我一贯的“谦让”造就的。

    我是个有自卑情绪的人,总希望闺女能建立自信,每次遇到问题,我都会优先考虑她的感受,尽量迎合她的意愿。

    久而久之,给了闺女一个信号:我是对的,万事我做主。

    就这样,过度的迁让闺女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过度的忍让使得闺女一旦犯错就认定别人有责任。

    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思维模式,知道了这一点,我反而释然了,这也给了我解决问题的方法。

    父母及时调整,避免孩子错误认知延续

    之前的行为给了孩子错误的信号,孩子出现问题也是理所当然。

    既然父母的错误行为能够影响孩子,那么正确的行为也一定能够改变孩子,我对此信心满满。

    之前过度注重孩子的感受,现如今遇到事情,我开始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意识到别人的感受也值得尊重。

    再次玩步行棋的时候,我先赢一把,闺女又开始嚎啕大哭,我轻松的说:输了是不是很伤心?

    闺女呜咽着点了点头。

    我接着说:每个人输了都会伤心呢,至前我输了,心里也很伤心。

    闺女继续哭,我搂着她,拍拍她后背:想赢吗?

    闺女点点头,我趁机说:哭没用呀,再来一局吧。

    虽然梨花带雨的,闺女还是开始掷骰子。

    这次我又稍微“放水”,结果当然闺女赢了,闺女瞬间破涕为笑。

    我立马假装“大哭”起来,闺女眼中夹泪的大喊:你丢人不?

    停下假装,我惊讶的说:某人就这样呀!其实这个也没什么,在来一局赢回来就好了。

    就这样,接下来几天,我一直努力控制输赢参半。

    每次输了我也会大喊:再来一局,我不信不会赢。

    当我做出这个调整以后,闺女的情绪也渐渐稳定,输了的时候虽然不开心,也会坚持再来一局。

    帮孩子梳理情绪,调整认知

    有天晚上玩步行棋,闺女连续输了3场,她大喊:再来一次,我就不信了,不会赢。

    第四场的时候,闺女赢了,我趁机问:开心不?

    看到自己终于赢了,闺女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当然开心,我一直坚持努力呢!

    嗯,我看到了你的坚持,很棒呢!每个人赢了都会开心,你赢了开心,别人赢了开心不?

    当然开心啦!

    那么,和你玩,你一直开心,别人一直不开心可以吗?

    不可以!

    这样的话,那么大家轮流开心总可以吧?

    当然可以。

    所以,让大家轮流赢,这样大家都会开心了,对不对?

    嗯。

    这时,猪队友及时出现,闺女大喊,爸爸妈妈来一局,猪队友调笑说:那谁输了必须哭鼻子,不然我可不玩。

    闺女大笑起来,好呀好呀!就这样。

    一番对战,我输了,猪队友说:快让你妈妈哭鼻子。

    闺女笑嘻嘻的对我喊:快哭呀!

    我“伤心的大哭起来”。

    猪队友笑着问:你看,这样好吗?

    闺女也笑着回应:不好不好!难看死了。

    我也收回假装,冲闺女做了个鬼脸:我才没哭呢!

    猪队友上来挠我痒,闺女也起哄过来挠我。

    经过一番打闹,闺女到睡觉也情绪高涨,也没有纠结输赢的问题。

    经过我的观察发现,孩子的吸收能力很强,无论做什么,孩子无时无刻都在吸收转化信息。

    当我及时做出调整以后,孩子迅速改变了自己的认知,接纳了新的思维模式。

    为此,我还买了相应的绘本给她读,注意平时的言行,遇到事情不但肯定她的感受,也表达我自己的感受。

    这样做了以后,闺女的情况好转很多,遇到事情不会过于纠结输赢。

    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们会成为你的言辞;

    小心你的言辞,因为它们会影响你行为;

    小心你的行为,因为它们会造就孩子的认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帮助“输不起”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wb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