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第七《应帝王》主轴

作者: 东坡历险记 | 来源:发表于2023-05-24 22:41 被阅读0次

    几乎所有版本的注解都认为应帝王是讲怎样当好帝王,治理天下的。但一篇篇读下来,还是觉得JT叔叔的解构最为合理:

    应帝王除了讲如何治理天下,其实结合生活,也是讲如何当好一个管理者和一个老师的。此篇的主轴实际就是讲如何教育才会真正有效,如何处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的。

    应帝王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决断,就是如果我们有一天真的希望自己能够对这个世界有贡献的话。我们一定要消灭自己内在那个想要当教主想要当老师的那种渴望,而反过来是要对自己内心不断的仁慈。然后让别人也能够在他们自己里面找到对自己内在呼唤的那一份仁慈和温柔才行。这是道家认为的要普度众生的唯一的方法。

    而我们这个社会,比较容易认同的是外在的教主,有一个人站在高台上,告诉你说人应该如何活。但是没有用。外在的教主只会引发代偿反应,让人得癌症或者忧郁症。我们有一天会发现,原来全世界所有人的内在声音都是相通的,那个时候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帮助别人的人,在那之前不行,在那之前都只是一个强迫别人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啰嗦念叨者而已。本章用了几个故事呈现庄子所要说的这些道理:

    1、啮缺问道于王倪,问了四个问题,王倪都回答不知道。这个不知道的答案是有意义的。王倪的意思是:

    每一个人都有他真正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够统一的规格的说人应该怎么样。每一个人内心的那个呼唤所要的人生是不一样的。随便丢出一种人生哲学,是非常不负责任,而且非常没有道德的事情。

    啮缺得到答案很开心,去告知师祖说自己收获很大,师祖说,你现在知道舜不及伏羲氏了吧!

    舜虽然优秀,但他把一个关于人的标准,比如有爱心、要助人为乐这些标准偷偷藏在自己的心里面,然后去希望别人也做到。他这样做,人们也会觉得他很不错,觉得他讲的是对的,也不会反叛,所以他也能得人心。可是他这样子永远也无法跳脱那个非人的状态,非人是什么?非人就是不人性的,否定别人的状态,当一个人处在自己有一套标准的状态下,然后再告诉别人你应该如何的时候,不管他做得多巧妙,多不着痕迹,他永远还是在否定别人,不是吗?那一个否定别人建立起来的教育结构,真的可以帮到别人好起来吗?这是我们从小到大面临到的一个很大的心魔。

    而伏羲氏是怎样的呢?他睡觉的时候睡得十分踏实,醒来之后悠闲安适,是一个潜在意识主导的人。他的厉害在于,见到一只马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那匹马,见到一头牛的时候能够觉得自己就是那头牛。

    他的这样一个头脑结构,才是一个能够起情性,就是对真相有一个确认的掌握的头脑。这个时候你说他这个人所具有的美德,那个德性才是真的。

    伏羲氏给我们展示的是:

    要帮助别人的时候,绝不陷入辩论战,不说服别人改变自己的信念,因为信念靠说服是改变不了的。要做的是像齐物论的丧我法,对自己的信念全部都存疑,拆成一小片一小片的,然后透过表面意识的我渗透到潜在意识的我里面去,然后从我们的潜在意识连接到对方的潜在意识。以这样一个体感当作出发点,自己内心的和别人内心的两个内在小孩能够对话,才能清楚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必须要到这个点,我们能够听到自己的内在小孩跟对方的内在小孩在说什么,或者他内在的小孩觉得这句话他听得到的时候,才能跟他讲这句话。那时候他才会觉得,这句话是我真心想要的一句话。

    除非能够到达这个点,否则你如何能够去劝别人。你只要劝别人,就会动到他表面意识,也就是那一大堆信念系统,然后他就会开始和你打辩论战。

    那相对来讲,我们自以为自己是好人,然后去告诉别人,你应该怎样,那些所有的告诉都只是你自己,以为自己需要的那个德,都不是道家认为的真正的德。唯有到达伏羲氏这样的境界的意识状况,他才不会落入非人性化,否定别人的问题里面。

    所以,这是一个道家对于我们要对这个世界发挥影响力的一个非常残酷的高标准的要求。要达到这个残酷高标准的要求,唯有呵护自己的内在小孩真的敢,已经敢跟你讲话,然后敢成长茁壮。否则的话,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啊,JT叔叔认为这是一个道家教育论。这是道家管理学很难的一个地方,虽然难,但是也只好认了,因为我们会感觉到,庄子讲的是真的!因为不这样子,没有接触到自己的内在之前这些事情都不可能,你只能够自以为是地告诉人家很多,你不要这样想哦,你应该怎么样啊,你不要生气啊,你不要难过啊,在那边外在方面给他干扰,在干扰而已。那都不是真的好。

    2、壶子与列子的故事正好阐明这一点。列子的点没到,壶子也无法真正传道给他。经过季咸和师父斗法,季咸落败,列子才真正知道自己老师的厉害,才承认了自己的不知道,才得以真正跨入道门,最后得道。

    3、肩吾见狂接舆,说国君凭自己的意愿定出法规,百姓谁敢不听而被教化。狂接舆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欺骗,举例说鸟和鼠都知道避免伤害,难道人们还不如两种虫子吗?意思是法规教化是不行的,圣人的管理怎么是管理外在的事情呢?圣人所有的管理都是从内心的管理实现的,不是治理外部的世界。

    4、天根问无名人怎么治理天下。无名人最后告诉他,就是玩,把心玩得淡淡的,想多了心就很浓,和气于自然,把你的气也就是能量,处理成空荡荡没有杂质的状态,你的心要没有烦恼。。让万物自然运行,事情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能出于私情去帮助,去干扰道,因果回馈系统自己会运行,不用私情去介入干扰。该遭什么报应就让他遭什么报应。不要舍不得,这样天下就得到治理了。

    心安定不需要任何理由,本来就需要安定,是本来的需要。不要用私情去扰之。“绰乎其杀”,私心没有帮助,不要卷进去动情绪,让因果自己运行。不要以为大宇宙的功能不健全,大宇宙的系统自己会运行,你介入那么多,是不是嫌造物主不够能干啊?

    5、阳子居问老子,聪明勤奋,很能干的人才,可以和圣明的君王相比吗?老子说,这种人和圣人相比,只能算有那么一点点本事的小官吏,或者是一个技艺不错的能工巧匠,劳心费力之人罢了,就好比猿猴动作敏捷,能戏耍博人一乐,而猎狗能追捕狐狸之类的猎物,所以会招来人们的扑捉驯化。这些动物都各有所长,难道它们的长处也能用来与明君圣主相比吗?”存在是绑在功能性上面,能干是一件很可怜的事情,你要永远拿你的功能去换钱。

    那圣明的王是怎样的?

    他是一个做出了很多的好事情,也不会觉得自己有做任何事,做这些事都是他觉得好玩,所以他做得很开心。他本来就不是为了救人而做的,这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他把种种的进步跟变化这个东西借给了大家,可是大家却不会依赖他。无论你对别人多么的好,你都必须让对方不知道哪里好。好比你对对方放出了能量,然后对方就变健康了。可是,他不知道是谁在背后帮他。来自潜在意识世界的光,其实有的时候人都不会知道,那是有人在暗中帮忙我们的,也就是“使物自喜”,让每一个人就是自己在过自己的日子,过得开心就对了,不是你告诉他怎么样开心。

    所以我们要如何爱人,爱到一个人,能够得回他自己的尊严,这件事是很难的。道家认为,要把尊严还给每一个别人。要让每一个人充分地明白自己的幸福和不幸福都是自己的。

    生命的主权,属于自己人生的这一块,小宇宙的整个创造的权利是握在自己的手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充分的心想事成的能力去创造他的世界。不能说谁是神,每一个人都是神。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去拯救别人?

    比如说你很忧郁,得不到能量什么的,但其实用心想事成大法的话没那么难,只要想一件你不忧郁以后你会做的事,你每天做一下,你马上就开始找到你的feeling tone上,开始变开心了,就这么简单。

    然后不要依靠你,你不是他们的精神导师,不是他们的救世主,道家基本上就认为真正的救世主就是要在里面彻底的消灭自己里面这个救世主型的人格这个东西。要放掉。

    “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要活在一个别人都搞不懂他的状态,到底谁需要谁,这个问题有点好笑,到底是我在需要他好起来,还是他需要他好起来,我拼命想讲清楚的时候,是我需要才对吧?

    所以你就放胆让人家不懂你吧,因为快乐这个东西啊,是没有人会懂得的,除非他自己快乐他才会懂。所以就“而游于无有者也”。尽可能地去向内在挖掘,属于自己的无形世界。去创造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实相,去呵护我们自己的内在小孩。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不是救人。因为你只要出手,想要帮人,就会害人家心向外变成混乱。所以不要陷入这种魔道。

    6、庄子认为要守护好的——

    无为名尸:不变成面子的傀儡,希望别人认为自己好,其实就是面子的傀儡。有没希望没有别人评价的时候,也觉得自己是可爱的?觉得自己是可爱的感觉没出现之前,总会代偿性地希望别人希望自己是好的。

    无为谋府:怎么样可以做到让自己的心不要变成住满了计谋的房子。面对人的时候不动脑筋,憨厚地面对任何人的时候,完全不要花力气去对付人的时候,人也就丧失了对你的控制权。工作也是一样,完全不要对付,份内事自己去做好就行。

    无为事任:不要让事情来使唤你。被事情牵着走的时候,想没想过生命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工作都已经不幸福了,换来的钱也会让你感受失落,花起来不顺。觉得自己牺牲去换,花每一分都感受不到幸福。不要被事情控制住,不要认为这个工作是好大不了的。如果不开心,就可以分手了,各自放生!

    无为知主,不要去拥有一个头脑,尽可能把表面意识打坏掉。

    体尽无穷,而游无朕:了解到无穷无尽的世界,已经溶解到大宇宙中,在还没有现象化的世界遨游。

    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大宇宙给你什么,你就享受什么,再也不要去看到有什么是所得的。到最后知道什么都是礼物,所以也不用去争取什么。庄子一直在讲天生天养,既然活着就用最幸福的方式去活,该来的就会来了。关键是有没勇气,一开始就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先过了,再看大宇宙会给你什么。很多人开始就有个信念,觉得大宇宙不会给你好日子过,就去委委屈屈地过自己不喜欢的生活,觉得这样委曲求全才能赚到钱,然后花每一分钱都心痛。一开始就不要走上这样的人生。“亦虚而已”,搞了半天发现一个人需要的是什么?就是空空的,不要有那么多的自我设定,那么多的自我结构,那么多的信念塞满。什么叫一个活人,就是你不要是一堆程式,不要是灌着满满的信念坨坨,照程式在跑的机器人。那些让我们自以为应该怎么样的程式,要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的,让心空荡荡的。

    至人之心若镜:空荡荡了之后会怎么样?就是至人之心若镜,达到一个心像镜子的境界。

    不将不迎:就是不会想要把什么东四推开,也不会想要把什么东西拉过来,什么东西来到你面前,他爱来就来,爱走就走。

    应而不藏:然后呢?应而不藏就是对方出什么剑招,你就什么剑招回去,刚好剑尖对剑尖挡下来,然后他走了,你就把他忘掉,不要把他再留在心里面。

    以上就是圣人的心,简单来讲,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所有信念结构都拆成一小片一小片的,那对方用什么结构来,你就组成那个结构,跟他剑尖对剑尖地对撞下,然后他走了,你的心就解散。就像免疫系统一样,病毒来了,你就形成一个抗体去对付它,它走了抗体就解散掉就没事了。

    故能胜物而不伤:这样过日子的话,不管遇到任何外在的变化,你都可以不要受伤。道家要的是明镜止水,止水是指生命能量越多就越安稳,生命能的状态要处在镜子的状态,所有的行为模式,信念都是一小片一小片切开来的,需要什么的时候临时组装一下,出去对应一下,然后就散掉。

    7、最后一个故事,“倏”和“忽”自以为是地给“混沌”挖窍,而不去了解一个人真正内心的性命是什么?性,就是他的feeling tone(内心的感觉基调)是什么?命,他内在的Calling(灵魂的呼唤)是什么,是我们一个外人真的听得到的吗?就因为听不到,所以小孩周岁的时候才让他“抓周”,尊重一下他的“性和命”。

    那么你对一个别人,如果一开始就否定了自己的性命,然后再以救世主的姿态去压霸别人,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然后去否定别人的“性命”的话,这样一个自以为是的人类彼此互相帮助、互相拯救的行为,就跟“倏”和“忽”对“混沌”一样,终究是不行。

    消灭掉很多的我应该。丢失了性命的人,反而特别喜欢教训别人。他的人生要发展成什么才会幸福,我们真的知道吗?不要去当救世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内篇第七《应帝王》主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bc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