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下岗后,心中怀揣着开一家服装厂的梦想,然而资金的匮乏却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在了她的面前。无奈之下,她只好硬着头皮向公婆求救。
公公听闻儿媳的困境,说道:“你们急用,我不能不借。不过保险起见,你们还是打张借条吧。”儿媳听了这话,不由得一愣,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快。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家人借钱居然还要打借条,这让她感到十分意外和难以接受。但她还是强忍着不满,干脆地说道:“好啊,让刚子签。”
公公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深知刚子在家不当家不管事,家里的大小事务全是儿媳说了算,儿子能有零花钱就不错了,根本没有能力还钱。
公公坚持说:“还是你签吧。”儿媳却不以为然,撇了撇嘴说道:“我和刚子是一家,他签我签不一样吗?”儿媳这强硬的态度和话语,噎得公公顿时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回应。婆婆见势不妙,赶忙使了个眼色,示意公公别再说话。
刚子不愧是当老师的,写个欠条对他来说并非难事。他迅速拿起笔,三下五除二,刷刷刷,就写好了一张借条,恭恭敬敬地交给了父亲。公公把钱给了儿媳,但拿着这张借条,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惴惴不安。婆婆安慰他:“儿媳虽然强势点,说话不好听,不至于像你想的那样。”公公听了,暂且把心放下。
儿媳的工厂终于开工了,起初的日子充满了艰辛和挑战。经过一两年的辛苦运作,在儿媳的精心经营下,工厂终于走上了正轨。然而,儿媳却对还钱的事只字不提。
公公婆婆身体还算健康,为了不给子女增添负担,他们都找些零活做。公公在小区门口的停车场帮忙看车,婆婆则给附近的小餐馆洗碗打杂。虽说挣得不多,但也足够自己的日常开销。日子就这么不温不火、平平淡淡地过着。
儿媳倒是经常在公婆面前念叨,不是货走不了积压在仓库,就是欠了工人工资发不出来,又或者是没有流动资金周转,为钱的事愁得焦头烂额。老两口对儿媳的这些话起初并未在意,因为他们知道,儿媳的生意做得还算不错,尤其是这几年,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孙子是他们一手带大的,如今孙子在外地上大学。老两口总是担心孙子钱不够花,在学校受委屈,每月都会省吃俭用,给孙子打一千块钱。孙子总是懂事地说不要,但他们坚持一定要给。孙子每次放假回来,都会给老两口买些贴心的东西,气得儿媳直骂:“不会挣钱,就知道乱花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公公突然病了,去医院一检查,被确诊为肺癌晚期。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恐慌之中。医生说,手术费需要 20 万。
婆婆小心翼翼地找到儿媳,声音颤抖地说:“儿媳啊,你爸病了,手术费需要二十万,你能不能把那二十万还给我们?”儿媳听了,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看着婆婆,说道:“那二十万,你还好意思要啊!哪个当父母的不资助儿子?我现在都愁得转不开圈了,你还跟我要钱?医生都说了,那么大岁数了,肺癌晚期,没有希望了,你还折腾啥?非弄个人财两空,把家里榨干才甘心?”儿媳的这一顿抢白,让婆婆顿时哑口无言。婆婆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噗哒噗哒地落下,治还是不治?治吧,没钱!不治,又不甘心!老头子辛苦了一辈子,今年才六十八岁,怎忍心让他就此撒手人寰吗?
婆婆躲在角落里哭了一场又一场,还不敢让老头子知道,唯恐他伤心、着急、上火。她有心跟儿子诉说,但儿子生性懦弱,她知道儿子即便去要,除了受窝囊气,也很难要来钱。
婆婆的心事终究还是被孙子发觉了,孙子说:“奶奶,我去找我妈。”
孙子找到儿媳,说道:“妈,我爷爷治病需要钱,把钱还给爷爷奶奶吧。”儿媳白了孙子一眼,生气地说:“小小年纪你懂啥?我厂子都转不了圈,他们还跟我要钱?你说说,那么大岁数了,又是晚期,还瞎折腾,非把家里榨干才罢休!你又要娶媳妇,又要买房子,他们太自私了,就不为你想想!别理他们!”
孙子据理力争:“妈,钱本来就是爷爷奶奶的,二十年了,要不是急需用钱,爷爷奶奶提过?再说了,给爷爷看病,不是我们应该的吗?”
儿媳依旧不依不饶:“我不是不给他治病,可是明知道治不好,还要治,这不是犯傻吗?”
孙子坚定地说:“妈,还没有治,你怎么知道治不好?如果你老了,我也这样,你能接受吗?”
儿媳沉默了良久,或许是孙子的话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柔软,终于答应把钱还给公婆。
公公的手术很顺利,术后的恢复情况也还好。
亲情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它不应被金钱所蒙蔽,更不应被困难所阻隔。在面对亲人的生死关头,我们应放下私利与偏见,用爱和责任去守护。莫让金钱的算计寒了亲人的心,莫让一时的短见毁了家庭的温暖。只有珍惜亲情,相互扶持,我们的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加安稳、更加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