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7980697/5eaff1db75f82171.jpg)
01
如题。
是我最近观察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越是失败的人,跟别人聊天的时候,越是喜欢说“我”。
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你跟他聊一个话题,聊着聊着,他就会来上一句:
他的这个我是看不惯的,你别看我现在混得不好,但我可是怎么怎么,挺讲究、挺要强的一个人……
或者,他会在聊着聊着,突然聊到自己以前的过往:
我曾经也是创过业,做过老板的,当时规模做到了多大多大,但是后来运气不好,出了些问题,要不是这样,我现在身家也还是不错的……
或者,他也会说着说着,聊起来自己结识的一个朋友:
我有个朋友特别厉害,以前都是那种住别墅,家里几个保姆的,他跟我关系非常好,去他家里,他会怎么怎么招待我……
不知道你们听完这些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会觉得这个人有些不太靠谱?
分析这种人的语言体系,你会发现,他们说的话,更多都放在“我”上面,我怎么怎么样,我怎么怎么好,但是我为什么混得这么不好。
再往后延伸一下,会觉得这个人挺失败,失败到只能拿过往吹牛,失败到嘴里只有自己,失败到拿那些虚无飘渺的朋友炫耀。
02
与此同时,我也观察了一下身边那些很成功的人,包括企业老板、高管以及教授、知名专家,我发现,跟他们聊天的时候,他们很少说“我”,甚至从来不怎么说我。
更多的时候,他们的语言表述方式是这样的:
聊问题的时候,他们习惯这么说: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需要我怎么协助你?或者提供哪些帮助?
聊合作的时候,他们习惯说:对于这件事,你看咱们怎么分工一下,有没有更好的合作方式,一起来做点事?
如果你要请他们帮忙,他们习惯说:我倒是认识一个这方面的人,我跟他联系一下,看有没有机会?
这种说话方式你听完是什么感觉?
总感觉跟对方说话很舒服,有种被尊重的感觉。同时,也会感觉对方很谦虚、很低调,总想着能帮助你,给你提供价值。
再往后深入分析,你会发现这种人的语言体系中,说的最多的词是“你”“咱们”“我们”,很少甚至是从不说“我”。
03
两相对比之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是前者更固执,更自我,还是后者更开放,更包容?
是前者更倾向于单打独斗,还是后者更倾向于合作共赢?
是前者没有什么可分享的,只能谈自己,还是后者成绩瞩目,不用谈自己别人也知道?
听上去好像都有几分道理,但思来想去,归结一个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一切的成功,都源于利他之心。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利他”意味着你能够有足够的同理心,愿意为别人着想,愿意为他人提供价值。而对于一个乐于给别人提供价值的人来说,想不成功都是困难的。
由此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看一个人到底能不能做成或者做好一件事,关键要看他有没有“利他”的思维,愿不愿意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对成年人来说,最直接最靠谱的方式是:不是我想要做一件事情,而是我们一起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各自贡献什么价值,并且各自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和利益。
如此这般,肯定不是嘴上总挂着“我”“我”“我”所能实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