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和《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
今天在读《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的时候,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例式解读来理解,发现以前模糊不清地概念变得清晰了,曾经感觉很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了,我知道自己能把专家书写的理论与教材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能暂时我还不能把自己的理解感悟与课堂结合用文字准确记录下来,但是我能坦然接受自己慢慢地学习慢慢地成长。
数学课程的核心词从数量来看,这一百多年一路走来,从两个到三个、四个,再到六个、十个,十一个,整体走势是在不断的做加法。
2001年: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2011年: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022年: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意识、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推理的一般定义:由已知判断推出未知判断。
推理的本质功能在于推出新结论,生成新知识,可以说,没有推理就没有今天的数学。同样可以说,没有推理,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比较常见的推理分类有两种:
首先,依据推理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其次,根据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具有必然联系,又可以把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
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联系的推理叫做必然性推理(也叫逼真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推理叫做或然性推理或合情推理(也叫似真推理)。
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推理意识可以看作推理能力的初期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初步的逻辑推理过程,基于经验的感悟,形成初步的意识,既能进行合情推理,又能进行初步的演绎推理。
推理意识的主要表现
一、知道可以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
二、就是体验猜想和论证,即“能够通过简单的归纳或类比,猜想或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通过法则运用,体验数学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过程”;
三、表现为能“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
养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
1.重视知识的理解。
2.鼓励学生猜想
3.启发学生说理
4.充分利用直观
5.数、形、事、理结合
6.适当开展推理训练
7.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8.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