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与童年
——写在六一儿童节
[if !vml]
[endif]童谣,就是儿歌。我的童年,是伴随童谣长大的。可以说,童谣哺育了我的幼年,喂大了我的童年。啊!原汁原味的童谣,土生土长的童年。童谣,包罗万象。我童年的游戏丰富多彩。每当心里轻轻吟唱童谣,脑海里便浮现一幕幕快乐天真的时光;每当听到熟悉而亲切儿歌,自己便回到美好幸福的童年。
幼时,躺在舒适的摇篮,童谣是妈妈的摇篮曲,我的催眠曲。妈妈边晃动着身子,边轻轻摇晃着摇篮,边拍着我哼唱:“小宝贝,快快睡……”。我偎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吮吸着甘甜的乳汁。听着那咿咿呀呀、哼哼啊啊的调子,渐渐进入梦乡。在我看来,那配着轻缓有节奏的节拍流淌出的关爱语言,谱成了这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婴孩,自打呱呱坠地,就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天赋”,比如会哭,会吃奶,继而会闹会笑还自私。心灵感应,享受音乐,虽不能言语,但已能“体味”。当下,年轻父母实施“胎教”或“零岁方案”便是这类体验。至于什么词儿,怀抱中和摇篮里的“我”全然无知,是妈妈后来告诉我的,也是成人后从孩子身上间接感受到的。
俗话说,七坐八爬十蹽跨,一岁学说话。是说婴孩七个月,腰椎有了力,能坐稳;八个月手臂有了力,会爬;十个月腿脚有了力,会扶着手推车,或在大人牵扶下蹒跚学步;一岁时呀呀学语。
能坐会爬时,妈妈忙时便把我放在地上,任我放开手脚,“大显身手”,坐爬随心所欲,任性而动,坐爬自由。妈妈在近旁,这样做家务、照管两不误。
[if !vml]
[endif]三四岁时,我在幼儿园似懂非懂地学唱童谣。游戏时唱‘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交际时唱‘找呀找,找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学习时唱‘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吃饭时唱‘大米饭,香又香,农民伯伯种的粮,浪费一粒不应当’;白天唱‘带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晚上唱‘抬头望见北斗星……’
上学啦,少不更事。玩耍是小孩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与童谣是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相映成趣。我们便玩猜谜游戏:“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栽在地底下”
(谜底:胡萝卜)。“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 (谜底:辣椒)。“一只船,两头翘。只拉屎拉不尿。”(谜底:鸡)。“麻大姐,穿红鞋,摇摇摆摆下河來。”(谜底:鸭)。“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一朝要分家,衣服都扯破。”(谜底:蒜头)……童谣式的谜语,生动而有趣的启智教育。
白天,背着书包,连蹦带跳的唱着“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走进校园;夜晚,我们唱着:“小小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飞西又飞东……”,捉几个萤火虫,放进玻璃瓶提着“游行”,睡时,放在枕边进入梦乡。
[if !vml]
[endif]男孩子的游戏和童谣贯穿疯野,女孩子游戏和童谣包含静雅。跳橡皮筋,丢手绢体现伶俐、机灵。跳橡皮筋:“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每个孩子小脸红扑扑的,边跳边唱。我们那时,不晓得“小燕子,穿花衣,明年春天在哪里……”;没听过“两只小蜜蜂,飞在花丛中,飞呀,飞呀……”太美好啊!不知晓“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妈妈不在,不开不开!”真乖巧哟!也没有“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好恐怖哇!
[if !vml]
[endif]读小学时,被灌输最多的是红色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两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接过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
而现在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学生,是如此“演义”这首经典儿歌的,甲生:“我在马路边捡到两元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不接钱冲我翻白眼,我调皮地说了声:‘逗你玩玩’!”别以为是搞笑呢!乙生:“我在马路边看到两元钱,我不屑地把它踢一边,……这点小钱谁稀罕!”你看,当下的孩子呀!
还有那首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小小读书郎》“小呀嘛小儿郎呀,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那先生骂我懒哪,没有学问嘞无颜见爹娘......”从小培养我们刻苦求学,为父母争光励志正能量,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
[if !vml]
[endif]童年的童谣,烙印我的脑海,融进我的血液,渗透我的骨子。似甘甜的乳汁,似丰富的养料,是民间瑰宝,是原生态诗。
童年的童谣,孕育和培养了我的观念和乡土情结。让我童趣常记,童心永驻。当童谣升级为童话的那天,我们的童年便长大成少年啦!当童话升级为传奇,我们的少年蹉跎为老年啦!呵呵,借今天的机会 ,祝小家伙们天真可爱,节日快乐!祝大家伙们童心不蒙,丽颜永驻!祝老家伙们鹤发童颜,返老还童!
s:����B��B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