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蔡梦月的《滇东北方言童谣的记录与研究》。童谣勾起了我的很多关于童年、故乡的回忆。
云南简称“滇”,“滇东北”顾名思义即云南的东北部,包括曲靖市、昭通市全部地区,以及现属昆明市的寻甸和东川,素有“滇黔锁钥”之称。曲靖是我的故乡,是云南省除省会昆明市外的第二大城市。曲靖下辖麒麟区、沾益区、马龙区、宣威市、罗平县、陆良县、富源县、师宗县、会泽县等3区5县1市及1个国家经济开发区。麒麟区是曲靖市政府所在地,是曲靖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曲靖的高等院校有曲靖师范学院、曲靖医学专科学校等。
小时候农村没电,大家普遍睡得都很早。我们小学生一放学就马上做作业,天黑前早就紧赶慢赶做完。吃完饭,天也黑了,我们就在村子里玩游戏、唱童谣、猜谜语、捉迷藏、钻稻草堆等。大人们统称这些活动叫“跳活猴”。什么时候回家睡觉?大人们扯长嗓子叫各家孩子的名字,我们小孩子就马上停止玩的把戏,回家睡觉了。
一、游戏童谣
游戏时我们接触了大量的童谣。只要有一个小伙伴会唱会说一个童谣,全村的小朋友最后都会了。每家四五个孩子,大人们一是忙着挣“工分”;二是文化程度都不高,一般都不教童谣。我们的童谣习得,大多数是与(表)兄弟姊妹或村中小伙伴玩中学来的。
我们玩“点点豆豆,皇上咳嗽”的数人游戏时,小伙伴们站成一排,一个人出来点人。一边唱童谣,一边用手指点人。我们唱:“点点豆豆,皇上咳嗽。将军司马,见人就打。”边唱边点,点到“咳”和“嗽”字的人就输了。大家就笑闹几下,然后接着玩。轮流下一个人来点人,想从谁起头就从谁起头点数,如此循环往复。
玩“挤油渣”游戏,一般是冬天玩。因为每个小孩家里都很穷,没有多少衣物可穿,再冷的天,都是穿单衣。这个游戏可以让人暖和。一大堆小伙伴,背靠土墙,排成一大溜,大家就开始一边挤一边唱:“挤油渣,坑蚂蚱;挤油渣,坑蚂蚱。”“油渣”是生火后,在铁锅里炼板油、肥肉的剩渣。“蚂蚱”即蚱蜢、蝗虫。油渣和蚂蚱,这两种东西小时候都是美味。“炕”就是“煎炸”的意思。我们一边唱,一边用力地挤,你挤我,我挤你,谁被挤出队列谁就输了。输了的人,又从队列的尾巴加进来再挤……挤来挤去,笑笑闹闹,挤到后来,大家浑身冒汗,又发现每个人的后背衣服,磨上了一层黄泥巴颜色,笑得更开心!
我们小女孩玩多人跳绳游戏时唱:“小白兔小白兔跳一跳,小白兔小白兔摸摸地,小白兔小白兔滚出去。”两个小女孩用力摇绳,其余人跳进去,边跳边唱。当唱到“跳”字的时候,跳绳的人就要真地跳进去;当唱到“摸”字的时候,跳绳的人就要弯腰摸一下地;当唱到“滚”字的时候,跳绳的人真地要跑出绳子外。一个人一旦被绳子打到或勒住,就输了,就换另一个人来跳绳,又继续唱啊跳啊。
我们玩“编花篮”游戏。三五个人一起玩。游戏方法是:第一个人左脚站地,右腿向后拐起;第二个人右脚站地,左腿向后拐起,搭在第一个人的右腿上;第三个人或第四个人,甚至更多的人,照第二个人的样,都把各自的腿都架在第一个人的右腿上。腿架好后,就互相手搭着肩,按顺时针跳。一边跳圆圈一边唱:“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一直跳到谁“死”----谁的脚掉下去或摔倒或腿散架了,再重新架起腿,再继续跳。最少至两个人也可以玩,架腿方法如上,除了手搭肩跳,也可手拉手跳。人数多手搭肩更好跳。
我们玩“蹲蹲站站”游戏。游戏不限人数、不限男女,围成一圈。一边说:“蹲蹲站站,哪边输来哪边赢?”,一边自己选择或蹲或站,以蹲或站的人数的多少判断输赢。周而往复地玩,直到玩腻了,另换一种游戏。
两个人玩“抽中指”游戏。方法是: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已经变形,并拢指尖藏好,另一只手巴掌包住五个手指,让对方来指认哪一个是中指。抽中中指的人赢,被抽中中指的人输。赢的人一边用手掌拍打输的人的手掌,一边说:“抽中指,打五十,打了五十又五十,老牛不吃江边草,一棍子打了满山跑。”也不是真地打五十下,打几下由赢的人随心意而定,主要是玩乐。也有只抽中指不说什么“抽中指……”的。
二、猜谜语童谣
猜谜语童谣,同样也很有趣。例如:
谜语一:谜面是“对面山上一盘磨,两个小娃不敢坐。”;谜底是“牛屎或蛇”。
谜语二:谜面“对面山上一蓬草,十个先生数不了。”;谜底是“头发”。
谜语三:谜面是“山这边有个鬼,山那边有个鬼,拉过来亲个嘴。”;谜底是“纽扣”。
谜语四:谜面是“屋里有根藤,藤上结个瓜,一到太阳落,瓜里开红花。”;谜底是“电灯”。
谜语五:谜面是:“一片瓦,盖个庙,五个当公在里面跳。”;谜底是“鞋子”。“当公”即“端工”,即指是使弄巫术的男性,女性为司娘或司娘婆。
谜语六:谜面是“里屋,外屋,外面有鬼哭;管它哭不哭,只要我舒服。”;谜底是“蚊帐”。用“鬼”比喻“蚊子”可怕。
谜语七:谜面是“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谜底是“眼睛”。
……
这些有趣的猜谜语童遥,生活气息浓烈,能启迪思维和培养儿童动脑筋的好习惯。王建中作词的云南《猜调》,就是来自猜谜语童谣,不独是滇东北所创童谣。
三、催眠曲
催眠童谣,对于我们农村小孩来说,没有享受到,因为我们不睡午觉,白天玩了一天,很累,晚上好睡得很。我们在追跑玩闹时说过的童谣是:
小囡囡,来吃红米饭。
什么红?朱纱红。
什么猪?两头猪。
什么两?称两。
什么称?观音称。
什么官?啄木官。
什么啄?老鸹啄。
什么老?人老。
什么人?古时人。
什么古?羊皮鼓。
什么羊?山羊。
什么山?太华山。
什么太?高老太。
什么高?白石膏。
什么白?饵块白。
什么耳?烫耳。
什么糖?鸡屎糖。
什么鸡?抱母鸡。
什么抱?城隍庙。
什么城?肚肚疼。
什么肚?油葫芦。
什么油?花淑油。
什么花?睡着啦。
这首《催眠曲》中,“小囡囡”,是对女孩的爱称;“啄木官”是“啄木鸟”;“老鸹”是“乌鸦”;“饵块”是薄的圆形米制品,微火烤抹辣酱食用;“烫耳”是“耳光”;“鸡屎糖”是糖果,因为小时候没钱买糖,小孩吵着要吃糖,大人就会说糖像鸡屎一样,不好吃,小孩经常看到鸡屎很脏很臭,就不要糖了;“抱母鸡”是指处于发情期,要当鸡妈妈的母鸡,俗称作“起抱”,能看到的母鸡样子则是易怒且警惕、防御攻击型,嘴里老是“咯咯咯”地大叫,两个鸡翅膀支楞起来,老爱团团转……这是一种问答体连锁调,上下蝉联,一问一答,环环相扣,哄小娃娃入睡最适宜,游戏时一问一答也很有趣。
四、戏谑童谣
大人与小孩在游戏、戏谑时也有一些有趣童谣。
例一:“精屁股,打冷豆腐,打得一万五,讨个小媳妇,不会烧,不会煮,一脚抓(zhua,去声,“踢”的意思)得白咕咕。”在这个童谣中,“精屁股”,是指大人嘲笑穿开裆裤或光着屁股的孩子,母亲或守护的人会一边拍打孩子的屁股,一边说这个童谣,特别是给孩子洗完澡穿衣服时爱说;大孩子看到光屁股的小孩子,也会念这个童谣。“白咕咕”,形容小媳妇被踢之后翻白眼睛的委屈样子。
例二:“馋猫鼻子,饿猫鼻子舔锅边。”这个童谣是形容馋且嗅觉灵敏的人。
例三:“小狗狗,讨米汤……讨得一缸缸,狗一咬,心一慌,泼得一裤裆。”
这些童谣的情境性、互动性和效果都很好。
此外,大人们教育我们的品德、行为、习惯时,也善用童谣。比如,说吃饭时,只能用筷子扒一口饭或者菜,扒多一下父母就批评了:“一扒金,二扒银,三扒就是花子形。”“花子”就是乞丐、要饭的人。做事如果挑三拣四或不专注,父母又会说:“……打牌打不好,不如去割草。割草刀又钝,不如去捡粪;捡粪钉耙脱,不如去做(干)活;做(干)活腰杆酸,不如来当官;当官怕审案,不如来讨(要)饭;讨(要)饭狗一咬,心一慌,米汤洒(泼)在裤裆上。”“钉耙脱”,是指用铁做的钉耙形的农具插销松,钉耙柄和钉耙头脱开了。“腰杆”是指腰部。大人批评小孩做事互相推诿,就会说:“大懒使小懒,小懒使门槛,门槛使土地……”“大懒”“小懒”指“大的懒人”和“小的懒人”。“土地”指“土地公公或土地老爷。”如果大人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司娘跳假绳。”,这就是劝告小该孩要学好,不要学坏样子。
玩游戏或说童谣,还是大致分性别的。男孩玩男孩的,比如打仗之类;女孩玩女孩的,比如跳绳之类的。不分性别玩的是“蹲蹲站站”,不限男女,围成一圈,嘴里说:“蹲蹲站站,哪边输来哪边赢”,说完就自己决定想蹲还是想站,最后看蹲着的人多还是站着的人多决定输赢,循环往复。
与我一起说童谣的村中小伙伴,大多数成了我的小学同学。时日既长,女孩长大外嫁了,也无联系。与我猜谜语的姐妹和表姐妹们,大部分还在努力幸福的活着,一部分还在联系着。不管怎么样,联系或不联系,文化的根,经由童谣,早就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不经意间,这些语言的珍珠,闪耀着露珠,带着泥土气息,渐渐散落在历史的烟尘中。要在回忆的一瞥中,要在深情的回眸中,才能找到这些宝贝!我们与姐妹们、朋友们重温这些谜语,这些童谣,无不开怀大笑!抚读这些童谣文字,童年、村庄、游戏的玩法、场景、人物,历历在目!我觉得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也是未曾走远的故乡天空下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