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浪费你的才华
没有心,写作就是作。
我发现很多作者不缺少才华,可是浪费了才华。他们在各种圈子打卡,交友,寒暄,探访,可是没有定下心,苦练内功。他们的心是浮躁的,不安分的,向外寻求的。他们随波逐流,被各种信息裹挟,被泛泛之交的友谊所麻醉,在浅层的社交中迷失本心。
心外求法,一无所获。心内求法,一应具足。
对于写作永远维持在中学语文课的认识层面,从没有升级,只是重复,从没有自己去寻求真理,而只是听从流行的声音。判断依赖感觉,感觉依赖大众,大众依赖广告,免疫力几乎丧失殆尽,独立思考无从谈起。
教科书,一般的文学理论,畅销书,写的是本末倒置的文学观,怎么能好呢,它们告诉你本来就有的观念,满足你的自我期待,目的就是掏你的口袋。这些知识是买卖人的热情,不关心对与错,只是做一次交易。你得到了心理满足,他得到了钱,皆大欢喜,实则误人,离审美和美很遥远。
我们上古的汉语中,心,不是心脏也不是人心,而是天地之心。
可是矮化窄化一步步导致国人根本无法知道本源在哪里,只有生物学上的人心,甚至狭窄到只有心理,何其悲哀。
在古人那里,古代艺术家那里,士大夫知识分子那里,还残存这种天地之心的观念。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但是在大众中,一般阶层中,已经淡忘了
到了近现代,更是彻底遗忘。
东西方都是如此。
什么叫天地之心?这是大心,可以理解为意象,或者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不管哪种,是哲学问题,暂且不管,但是它不是人心那么窄。人是自然的造物,没有人之前没有心,哪来人呢)
《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
这是周朝
往后就蜕化了。
心一旦窄化,心灵上的各种都窄化
意,心之音,言,心之声。
意就像心的旋律。 我们说的背景音乐,体验,背景,气息。
就是语音层带出来的东西
语言的语义层,声,这叫言,言说,语义层。
《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
回归本心,不要痴心错付,才不枉一生一次的写作,通过写作我们回心转意,洗脱滚滚红尘里的疲惫与不安,一己之心扎根于天地之大心,将命运安顿于源泉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