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吉星对于选择题作答情况的反馈和分析,能够根据更加精准的指导教学改进的方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四个选项当中也隐藏了确定性,最开始的使用过程中就会发现,有部分“蒙”题的成分存在,给学生造成的假象就是:选对了,那么这道题目或者这个知识点我就学会了。他们往往忽略了“蒙”这一点。因此为了避免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设置了“E”选项,不会的同学或者不确定的同学可以选择“E”。最初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不再有学生不懂装懂,而麻吉星系统的投票反馈显示,在课堂上并不会显示学生的名字,教师在课后可以通过数据看板查看,一方面保证了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也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但是随后,就会发现有部分学生,为了避免挑人被选到,而喜欢“躲”在E选项后面。在将E选项也纳入到挑人的范围内之后,学生学习的问题才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
从传统教学的角度来说,课堂的过程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即便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也应该是一个缓慢上升甚至原地踏步的状态。但是在今天的课堂练习的时候,却出现了倒退的情况。课堂巩固的第5题,在经过讲解和小组讨论后,选择E的同学反而大量增加,原本“会做”的同学,变成了“不会”。
这道题相对来说比较综合,通过一个新情境来考察酸和碱的性质,因此解题的关键应该在于搞清楚新装置的反应原理。教学过程中,首先挑选正确选项的同学,该同学能够准确地阐述反应原理,但是小组讨论过后,这位同学推翻了自己的答案,变成了“不会”。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简单问题,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些中等甚至后进生的“不自信”,即便是已经得出了正确答案,但是在小组讨论中往往也会被优生牵着鼻子走,那么小组内的讨论就又会变成了单方面的输出,失去了讨论的意义。小组合作的价值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因此在分组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组员任务分配,与此同时小组规模不宜过大,特别是对于开展小组合作的初期,组员最好控制在3个人以内,才能够使小组内的对话更加有效。除此之外,在问题预设方面也应该更加具有层次性,给予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避免单方面输出的情况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