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四下学期,我有幸在加入“为中国而教”后,通过毕业论文的选题,认识到了一群陌生但充满着上进心与热情的学长学姐们,他们让我知道了未来的方向可以怎样走,其中十分优秀的彭勇学长在回答我访谈问题时总是提到的孙明霞老师让我觉得十分疑惑,是什么样的魅力能够让这样一位优秀的学长反复提到。随后我在学长的推荐下第一次知道了“简书”这个软件,让我知道了我可以通过老师的文章了解到这位老师的一些思想。初看文章到见明霞老师之前,我脑海里面的认知是这也应该是位很知名的语文老师吧,文笔那么好,或者说是边教生物边教语文的老师?
直到前两天当孙老师真正走进我的课堂时,我才意识到孙老师根本就不是语文老师,突然有种感觉自己闹了个大乌龙,怎么连老师教什么都辨别不出来。

在第一堂课的学习上,孙老师让我明白了生物原来还可以这样玩,就算不是班主任也一样可以和学生很亲近,或者说更亲近教书不用凶一样的可以教好学生,甚至更好。
第二堂课是孙老师与刘霞老师的合作课,孙老师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与学生相关的故事让我更加理解这些抽象概念背后的含义,这些概念一个个都变得不那么生涩难懂了。
第三堂课也是明霞老师这次暑期培训中给我们上的最后一堂课,在上课之前,我一直在想,教学的反思与写作,是不是会很难懂,或者说孙老师的文字我根本就学不来,没有几十年的坚持与功底哪能写出那么好的文字。结果是我错了,从孙老师朴实具有真情的描述中,从“惧怕写作”到“两年一文,生命教育”再到“尝试写作”到“工作记录,记录课堂、研究课堂”让我明白了孙老师这样的名师在写作过程当中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让我也悟到了我也可以从不喜欢到慢慢成长起来。
同时,阅读也是一个很重要且终身受用的事情。孙老师用她自身和身边朋友的真实例子告诉了我阅读有多么强大,能够让一个人由自卑变得自信,由心胸狭隘,胡思乱想变得宽广,乐观。一直以来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爸爸妈妈都是单位的资深优秀老师了。尽管很受家长和学生们爱戴,但我总感觉差了点什么,当我看到孙老师,还有刘霞老师等优秀老师后我才明白不同在哪,我的爸妈身上或者说身边大部分老师身上都缺少着孙老师的这种一直不变的对学习、知识的渴求和热情。那为什么爸爸妈妈同样是老师,却做不到像孙老师这样,热爱读书,写作呢?不禁又让我回想起假期之余家里经常是牌声一片,从来没有出现过书声一片的场景。但后面经过思考,回想起孙老师这段时间潜移默化给我的影响后,我明白了,看问题不能只看现象,要看现象背后的原因。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是爸爸妈妈的错,他们那个时候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有机会在刚毕业的时候就有机会接触到这么优秀的老师,什么都得靠自己摸索,很容易坚持几年后就被身边不愿学习,不喜欢阅读的老师同化。同时孙老师这样的一句话也深深启迪了我,一个家庭的习惯往往取决于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那个人能不能影响到整个家庭,这样一想,我们家不就是我吗?所以我更加不能怪自己的父母了。唯一可以做的是,用己之行,影响家人!
虽然只是短短的三节课,但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已经成为明霞老师的铁粉,这真的是我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那么崇拜一个人,想用尽全力向她学习。所以就算有其他老师的课很吸引人,我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孙老师的课。“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心中不变。”孙老师在每节课开始之前都会带着我们一起欣赏吟唱这首歌,这么多年孙老师也是一直践行着这句话。

今天的我即使上课很辛苦,曾也想过要不后面有时间再写吧,但是另外一个我又告诉自己,此时不改变,更待何时!即使可能有些记流水账,文字很一般,但是我很感谢现在的我已经迈出第一步了。很幸运自己在21岁刚毕业就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望将来能够坚持下去,用心记录生活,把记录生活当做真正的一种享受。好好阅读,拥有自己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看得更高,更远。加油!
2019年8月3日凌晨12点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