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洪崖洞和李子坝的视觉刺激,走一圈筒子楼,才是文艺界的最终归属,犹如落叶归林,放虎归山。
更别提这里有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的加持。
《少年的你》里易烊千玺的雅痞是重庆仔幻想中的自己
相较于高楼大厦,
这些被尘垢填满的胡同小巷筒子楼,
更有故事感。
你去楼下餐馆点上一碗荣昌铺盖面,
生活像你扫我还是我扫你一样简单。
纵使重庆人见怪不怪,天塌下来不过一句“哦嚯”,海棠溪32号的一夜成名,还是有点让老住户有点打脑壳。
背着20斤重书包的小学生与你擦肩而过,面无表情一声“易~烊~千~玺~”,留下一个潇洒背影,我有些怀疑他其实是想用“mdzz”,回敬这一群让他无法在家完成作业的擅入者。
一个筒子楼20年原住民,在面对纯粹的 TF 粉时一定会严阵以待。
他知道,这要么是个“易燃装置”,要么是个普通游客,但一律回答只认识周冬雨就可保他无虞。
这种情况下,即使你让老头帮你拍个抖音,他都要问你:15秒还是60秒的?
筒子楼是一秒爽文。深度体验。
男男女女虽没换装,却人人都是陈念和小北,连拍摄的角度都并无差别。个人命运与电影想象的重叠,刺激着20几岁的荷尔蒙,或许平凡如自己也有绝地求生的一天吧,即使不能拯救世界,拯救喜欢的女生也够爷们。
在这里,去他妈的成绩和KPI,情义至上。小人物不断成长、壮大,最后打败反派,又或悲壮地自我牺牲,谁他妈又能“逃得出”呢?
这栋楼的爆红,跟当年X世相的“逃离北上广”,本质上如出一辙。
逃,是现代年轻人对人对事的应激反应。旅行的实质不就是一场又痒又痛又上瘾的逃跑,它短,它费钱,这届年轻人心里面明白着呢,并不需要谁来指正。
就跟刷抖音一样,爽啊。而我们就这样,跟焦虑抗衡。
其实逃不逃得出,已经不重要了。人们不远千里地来到一块砖头旁边,为镜头打上一层滤镜,最终只为满足自我暴露的原始冲动。
回廊八角,隔音不好,建筑违章,小广告乱飞,《少年的你》让这些被老居民嫌弃了一辈子的缺点,突然变成了“必打卡”。
野生嬢嬢在我身后站了半天,突然问“你在拍撒子?”
其实这是日常旅行中的一种常规仪式:这里发生过牛逼的事情,就在这块砖旁边,我摆出一个经典POSE,再用角度和光线渲染。
别忘了,现代居民的社交礼仪还要求你必要且重要将这张照片Pō到朋友圈。
来源©郑百萬
有人说,全国的抖音网民都把李子坝的轻轨站称作宇宙打卡中心,但这必然触犯到星卡里和新晋网红海棠溪筒子楼的逆鳞。
但其实楼也就那样,身在重庆为它加了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重庆人民干个什么都会接受全国网友的注目礼。海棠溪32号建于90年代,李子坝轻轨设计于1998年,解放碑在广场上站了半个世纪了,大家都在2020之前,收割了自己的互联网第一桶金。
只有海棠街的棒棒,他们似乎并没有因为这栋网红楼而更坏或更好。
李师傅2年前还住在32号楼,房租800,拉活近,离娃儿的学校也近。他背着簇新的绳子和发黄的棒棒,“你们在撇些啥子嘛?”
棒棒只能守着他的棒棒,就像啰嗦茶馆的老板守着他的麻将桌,来来往往穿着入时的年轻人,不要打扰他们的生意就可以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连一栋楼都有命运之说。
搬走的人,他们会留下东西,也可能什么都不会留下,像一个世纪的倒数,直到最后一户撤离,表示新世纪的到来,也暗示一去不返的岁月。
3楼的老头说这楼不会拆,不知哪里来的底气,但我只想知道我们贴的小广告还能苟活多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