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他人约稿,原创文字,文责自负
金融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为新时代金融发展与建设指明了方向。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体系日趋完善,企业融资渠道更为多元,金融资源分配效率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应对外部冲击、抵御风险等方面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我国金融体系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难点。一是资金虚无化,在自我的循环打转,未能有效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二是资金流转方向错乱,市场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无法更好的应用到市场之中;三是金融结构失衡严重,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存在违法违规乱象,金融市场监管亟待完善。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日益复杂,随着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高,风险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因此,如何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金融体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在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下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切实将金融体制融入市场需求,这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金融生态战略体系。
一是把民间金融从地下引到地上,即阳光化。前提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即让它合法化,再就是通过监管体制让它规范化。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以此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二是促进金融体系对内外的开放。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有一个“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这对于金融体系有良好的借鉴作用。金融体系不仅要向外资开放,还要对内开放;三是构建金融体系合适的匹配度。要根据市场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金融体系。当今市场大部分都是中小学企业,大型企业极少,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构成。它这正是一种正金字塔式的企业构成模式,但是反观我们的金融体系,则是恰恰是相反的。是以大银行为主,而且高度集中的模式,显然这种金融体系严重脱离了企业的实际模式。四是构建金融体系的“五多”。让金融体系在有序的环境中竞争、成长、发展。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的经济体系是多层次的,有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共同组合而成的。但是我们的金融体系主要是国有银行“一家独大”,外加部分的外资进入。民间金融体制严重缺失短腿,而且没有实现阳光化,合法化的发展甚至存在,这类金融体制只能在地下运行,所以说金融体系严重失衡,看似庞大的金融体系其实外强中干。以上四点是解决目前我国金融体制突出问题的迫切措施,就是构建一个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金融体系。总体而言,我国金融体系整体上是繁荣之下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虚胖的体质,需要健身改善,塑造良好的体质,才会有良好的体制。
金融体制改革必须抓住市场化这个关键词,做到真正服务于市场需求。
党的十八大后,针对我国金融体系市场化的欠缺,推出了一系列对中国金融市场影响深远的改革举措。改革虽然将矛头指向分属的不同领域,但是其目的就只有一个,均有着共同的指向,那就是“市场化”。
中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多年来的结构问题,这两年由于宏观调控,这个问题变得变本加厉。金融专家认为,无论是贷款利率管制的取消,或是重启国债期货交易,还是打破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改革举措均指向市场化方向,意在让市场更好地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无论是国家层面提出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还是一些民营企业纷纷申请筹办民营银行,种种迹象表明,社会强烈呼唤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方面,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或将进一步开闸,金融市场配置将会出现重大突破。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已是大势所趋。能有效的激发金融机构市场活力,最终有利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历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市场化改革,赢得经济的发展。只有坚持市场化导向的改革,进一步释放金融体系活力,才能有效分散金融风险,并为实体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通过市场化改革完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为中国经济续接出新的发展能力。这个过程不会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一旦形成,必将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大飞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