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是公认的难教的课文,连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都这么说。针对难教的课文,王老师提倡难文浅教。怎样浅教呢?寻找打开文本的突破口,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走进去。今天听了王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明白了打开这一课的支点,是课文后的时间“1925年2月24日”,了解这一时期前后的中国,理解这一时间前后的鲁迅,就理解了这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老师使用了四次资料。第一次,出示云锦图片和文字介绍,让学生理解云锦。第二次,这个好的梦,对鲁迅先生意味着什么?出示阅读链接一。让学生抓关键句关键词找到“希望”。第三次出示选自王绎龙的《论鲁迅1925年前后的创作》节选,学生明白1925年的鲁迅是苦闷的,怅惘的,孤独的。此刻再读书中对梦的描写,让学生猜一猜苦闷,怅惘,孤独的鲁迅为什么会做美丽的,幽雅的,有趣的梦。第四次,出示阅读链接二,师生配合读,引导学生明白美丽的梦是有所象征和寄托的。象征什么,寄托什么,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在全班读一读。这样的教学流程,紧紧抓住阅读要素,四次呈现资料,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课堂上,老师还以课后习题为抓手。上课开始,出示课后习题一,让学生找到并理解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部分词语意思,又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澄碧 荡漾。出示课后习题二,学生找出并画出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认定好的故事其实是个梦境?学生找出依据。老师出示描写梦的句子,师师生配合读。(这一习题的落实,主要从朗读中感悟梦的美丽,幽雅,有趣。)
这堂课的结尾自然而深刻。老师激励学生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不论苦闷,怅惘,孤独,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好的故事”,因为那是希望,只要有希望,一切皆有可能。
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的故事”。
老师的板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