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恶扬善

作者: 左手梦圆 | 来源:发表于2021-09-04 17:47 被阅读0次

            俗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可见,人们都有谈论他人的习性。所不同的是,一种人乐于说别人的好事、优点、长处;另一种人总爱说别人的坏事、缺点、短处。遗憾的是,后一种人远远多于前一种人,所以社会上才出现许多“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的不良现象。

            《文昌帝君阴骘文》上写道:“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孔子也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无量寿经》写道:“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有句古话又这样说:“听说那有过错的人的名字,就好像听到了父母的名字,可以从别人口里得知,自己再不能说出去。”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先贤先哲就教导我们要懂得隐恶扬善。然而,现实中不少人都背道而驰,对他人好的方面不给予关心、彰显和传颂,反而关注、打听和议论他人负面的东西,更有甚者,极尽夸大、渲染之能事,将他人负面的东西说得越来越严重,描得越来越黑。正所谓“好话传三人,有头少了身;坏话传三人,有叶又有根”。这些人不仅进一步损坏了他人的声誉,又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损害自己的德行。有句名言告诫得好:“游谈损德,多言伤神,如其不悛,误己误人。”而佛教把对自己和对他人都不利的言行称为恶。造了恶的人,当然会受到恶报。清朝居士周安士就有这样的警示:“那些轻薄平庸的人往往喜欢听闻别人的过错,习惯把互相谣传的话,作为确实的结论,甚至还要添油加醋,败坏别人的名声。这样的人不遇横祸,不遭天遣,是很稀少的。”

            “扬善公庭,规过私室”,这不仅是从古到今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更是利己、利人、利社会的一种善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恶扬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wr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