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常让孩子体会幸福感》笔记4
一些错误的做法会剥夺孩子的幸福感
1.
我家楼上住着一对夫妻,两个人都是享乐派,虽然也曾一再叮嘱孩子要好好念书,可是在生活中却常常表达出要及时享受生活的想法。
他们不仅经常把朋友们请到家里打麻将、喝茶、K歌,而且还经常把七八岁的孩子独自留在家里,夫妻两个外出休假、享受两人世界。
结果,孩子自小一点儿也不喜欢念书,只对吃喝玩乐感兴趣。这样的生活表面看起来似乎欢乐无比,实际上孩子内心一直被焦虑不安折磨着:成绩很差,难以正常考学,在同学面前极度自卑。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父母应当向孩子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能量。孩子需要成长,需要学习本领,需要融入社会,所以,父母不积极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片面强调安逸与享受,危害是很大的。
2.
我有个远亲,他和妻子都是性格要强的人,渴望孩子能考上好大学,有着光明的前程。
于是,从孩子很小开始,父母两个便合力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给孩子报了无数的兴趣班,限制孩子玩耍的时间,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限制孩子的自由探索,甚至限制孩子和同学的正常交往,等等。
后来,这个孩子虽然勉强考上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但自从进大学后便疯狂地迷恋上了网游,以致毕业的时候有近十门功课挂科,无法正常毕业。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必须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呵护他的各种心理需求,因势利导,顺势助力,才能让孩子幸福快乐又健康地成长。
如若不然,父母的家庭教育虽然可能取得短期的成功,却严重剥夺了孩子的幸福感,严重阻扰了孩子追求幸福的能力的发展,真是危害无穷,甚至会殃及孩子的一生。
3.
作家李黑妮的童年,是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度过的,但是她却从未感觉过幸福,甚至还说妈妈的爱让她失去追求幸福的能力。
她曾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妈妈不当的教养方式对自己获得幸福的负面影响。
那些年,我妈妈对我真的是放在嘴里怕化了,扛在肩上怕吓着,每分每秒不眨眼珠地看着我。为了在家专门照顾我,她把工作都辞了。
我的任性是人所共知的,但我却有数不清的“不能”。我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随便喝水吃东西,我不能在没有大人陪护的情况下做游戏,我不能到点不吃饭,我不能和妈妈认为不好的小孩……
学校一有劳动,她就来帮我,很多同学都在背地里笑话我。我不能自己洗头洗脚,不能自己做饭,不能参加学校的野游(除非妈妈在场)……
这样的待遇,算是把我泡在蜜罐里养大了。可是,这样的历程真的很痛苦。我所习惯的那种一切由父母给予的生活早就露出了破绽。他们一如既往地给、加倍地给,而一天天长大的我要的是什么呢?
他们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的内心长满了野草,更不知足,更抑郁也更自卑。那种苦,在当时连半点也说不出。
从李黑妮的童年及成长经历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终身幸福的不良影响。
孩子的发展应与同龄孩子持平,这是孩子幸福最基本的要素。但李黑妮妈妈的过度保护,令孩子失掉了发展机会,致使其行为能力与心理发展滞后。
当黑妮看到其他小伙伴能做到而自己做不到时,她会不满足,会感到不幸福。如果孩子总在温室里,在妈妈的翅膀下生活,长大后会发现自己无法远飞。
以上这些似乎为孩子“好”的行为,恰恰扼杀了孩子最宝贵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求知欲,浇灭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兴趣,而这些正是孩子发展自我、追求幸福的必备要素。
读后感悟:
所以,孩子有他们自己要过的生活,身为家长我们把握住大的正确的方向,具体的生活,学习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完成。
不要害怕孩子犯错,不要害怕孩子摔倒,如果错了,提醒孩子自省,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不要再犯;如果跌了倒了,鼓励孩子爬起来,拍掉灰尘,勇敢前行。
要知道,溺爱孩子就是在害孩子,孩子的路终究要自己走,孩子的生活,终究要自己过。父母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有时候狠心是对孩子的爱和保护。
愿父母们都能认清现实,理智爱子女。
网友评论